为什么总在签约后才发现被坑?
东城餐饮协会2023年数据显示:68%的企业在签约后才发现服务商承诺无法兑现。某连锁超市曾支付15万服务费,结果提供的"精准流量"中竟有32%来自外省IP。这六个问题必须在签约前当面确认。
问题一:你们的本地化案例数据敢实时验证吗?
基础疑问:案例真实性决定服务商实力
某东城建材商踩过的坑:服务商展示的"东城某商场年增客300%"案例,实际是该商场自然流量增长。验证方法:
- 要求登录案例后台:查看百度统计原始访问时段分布
- 核对转化路径:检查订单联系方式是否包含东城区号
- 联系案例客户:通过企查查找到企业法人直接咨询
关键证据:真正做过本地项目的服务商,能提供带东城街道定位的推广截图
问题二:流量渠道是否支持突击检查?
场景陷阱:虚假流量吞噬推广预算
东城某美容院遭遇的骗局:服务商声称在抖音投流,实际将预算转移到某不知名平台。必须确认:
- 账户控制权:要求主账户由企业持有,子账户开放给服务商
- 突击检查权:合同注明企业可随时登录后台核查
- 渠道白名单:明确排除贴吧/知道等低质流量源
避坑条款:在补充协议添加"发现非约定渠道投放,双倍返还该部分费用"
问题三:效果不达标如何量化赔偿?
解决方案盲区:模糊条款导致**困难
某东城教育机构签订的"保证效果"合同,实际条款写着"效果指点击量增长"。必须明确:
- 量化标准:要求写明"有效咨询量≥50条/月"
- 数据溯源:约定必须接入企业自有百度统计账号
- 阶梯赔偿:效果低于80%赔双倍差额,低于50%终止合同
参考公式:赔偿金=(承诺咨询量-实际咨询量)×单客成本×2
问题四:能否提供实时数据看板?
决策黑洞:滞后数据延误商机
某东城汽修厂的血泪教训:服务商每周才提供一次数据报告,导致连续3天恶意点击未被发现。签约前必须确认:
- 看板更新频率:要求每小时更新展现量/点击量
- 异常预警机制:设置单小时消耗超均值150%自动报警
- 多端查看权限:支持手机端实时查看消费明细
技术底线:拒绝使用截图汇报数据的服务商
问题五:人员变动如何保障服务延续?
隐形风险:核心人员离职导致项目瘫痪
东城某连锁药店遭遇的服务断档:签约时对接的"总监团队",实际执行的是实习生。防范措施:
- 锁定执行人员:合同附件列明项目经理、优化师身份证后四位
- 知识转移条款:约定每周进行后台操作培训
- 人员更换权:对不满意的工作人员可要求24小时内更换
血泪经验:要求查看优化师近3个月操作的其他账户数据
问题六:续费优惠是否存在捆绑陷阱?
价格猫腻:低价诱惑暗藏长期勒索
某东城服装店被套牢的教训:首月3万元"体验价"后,续费暴涨至8万/月。破解方法:
- 价格锁定期:约定合作期内不得调整单价
- 费用明细表:要求分解内容创作、投放、运维等各环节成本
- 自主续费权:保留不续费继续使用已创作内容版权
合同陷阱点:警惕"自动续约"条款,必须改为"手动确认续约"
独家风控模型
根据东城217起**案例提炼的签约前核查清单:
- 要求查看服务商员工近6个月社保缴纳记录(防皮包公司)
- 核查投放账户的首次开户时间(3年以上老账户优先)
- 测试凌晨3点拨打对接人电话的接通率
- 要求提供其他客户的自然年度续约率
- 在裁判文书网检索该服务商涉诉记录
真正靠谱的服务商,从不怕客户拿着放大镜看合同——因为他们知道,只有把每个条款都变成护城河,才能换来客户的死心塌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