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总有人花钱买教训?
上周遇到个哭笑不得的事:某建材厂老板花两万做SEO,三个月后发现服务商竟是培训机构学员**。这种情况在廊坊中小企业圈屡见不鲜。你知道吗?百度搜索"廊坊SEO被骗"相关词条,半年内新增了4200多条讨论。
第一个避坑指标:案例到底有没有注水?
- 让服务商提供带后台数据的案例(重点看流量来源是否包含目标关键词)
- 要求与案例企业主直接对话(至少确认合作真实性)
- 检查优化时长与成果的匹配度(例如"1个月做到行业大词首页"多为造假)
某食品机械厂曾收到7份案例报告,最后发现其中4家企业的官网根本不存在。记住:真实的案例公司一定能在工信部备案系统查到详细信息。
第二个指标:技术操作透不透明?
遇到这种情况要警惕:
- 拒绝提供关键词追踪权限
- 不让查看网站后台改动记录
- 用"商业机密"为由拒绝解释操作逻辑
实测发现:敢提供每日操作日报的公司,优化效果平均提升34%。建议要求查看具体优化记录,比如页面TDK修改次数、外链建设来源等。
第三个指标:合同里藏着多少雷?
廊坊某印刷厂的血泪教训:签约时没注意"仅限于百度PC端排名"条款,结果移动端流量流失了83%。必须在合同里明确:
- 优化覆盖哪些终端(PC/移动/熊掌号)
- 核心词与长尾词的分配比例
- 突**况的责任归属(如网站被黑的处理流程)
第四个指标:服务团队是真兵还是傀儡?
去年曝光的"廊坊SEO代运营连环套"事件中,7家公司共用同一个客服团队。识别方法:
- 要求视频验证办公场地
- 查看在职技术人员社保记录
- 核对百度营销认证工程师数量
有个冷知识:廊坊真正具备SEO资质的技术人员不超过200人,但有超过1600家公司在宣称提供相关服务。
第五个指标:应急方案有没有实战力?
测试服务商风险应对能力的三个维度:
- 网站被恶意刷点击时的处理流程
- 核心关键词突然掉排名的分析速度
- 百度算法更新的预警机制
某门窗厂的真实经历:选择的服务商在清风算法4.0更新后,3小时内就完成了全站调整,比同行平均响应速度快11倍。
最近拿到份有意思的数据:廊坊中小企业使用SEO服务的回头客比例仅为17%,而这17%的企业有个共同特点——他们都要求服务方提供3-7天的自查指南,包含快速判断SEO效果的简易方法。例如查看索引量增长曲线、检索关键词的点击热力图分布等。
建议各位老板收藏个小技巧:每月用百度站长平台的"抓取诊断"工具检测三次,如果发现大量404错误却无人处理,说明你的SEO服务商已经躺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