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好域名被闲置,我能直接注册吗?
去年有个真实案例:深圳某创业者在域名交易平台发现"chuangxin.com"已过期65天,兴冲冲花68元注册。结果三个月后收到**传票,原持有者拿出连续使用12年的证据。最终不仅要归还域名,还赔了侵权损失。这就引出一个关键问题:别人不要的域名,到底能不能捡漏?
合法注册的三大黄金法则
先记住这个原则:域名不是"先到先得",而是"谁在用谁有理"。根据《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》,想要安全注册他人域名,必须满足:
- 域名已过期75天以上(全球通用赎回期)
- 原持有者未续费且未发起仲裁
- 新注册用途不损害他人商标权
北京知识产权**2023年数据显示,涉及域名抢注的诉讼中,86%的败诉方都栽在第三条。比如有人注册了"meituan.xyz"做美容院网站,尽管美团没注册这个后缀,仍被判赔偿18万。
恶意抢注的五个危险信号
这些情况千万别碰,一碰一个准:
→ 域名包含知名品牌(如"huawei")
→ 域名与现存商标发音近似(如"taobaoo")
→ 注册后挂出高价转让页面
→ 刻意选择竞争对手行业关键词
→ 使用隐私保护服务隐藏注册信息
浙江某贸易公司吃过血亏:他们注册"zara-home.cn"搭建家居商城,虽然西班牙ZARA没在中国注册这个商标分类,但**认定构成"不正当竞争",判赔127万元。
合法获取他人域名的三种途径
真想拿到心仪域名,建议走这三条正道:
- 域名经纪服务:通过中介协商购买(成功率约35%)
- 域名仲裁申请:证明对方恶意持有(需投入3-5万元)
- 过期竞价拍卖:在Godaddy等平台参与过期域名竞拍
广州某手游公司去年通过阿里云经纪服务,以8万元购得"moba.com",这个域名之前持有人要价200万。关键技巧在于:选择原持有人续费困难的时机(如域名到期前30天)接触谈判。
个人实战心得
在域名行业摸爬滚打十年,见过太多人栽在灰色地带。说句掏心窝的话:与其盯着别人碗里的,不如培养域名挖掘眼光。现在新顶级域名(.vip、.shop等)还有大量优质资源,去年我帮客户注册的"game.vip",今年已经有人出价20万收购。
最近处理的一个仲裁案特别有启发:客户注册了"digitalbank.cn",虽然德意志银行没在中国注册这个商标,但仲裁委员会认为该域名影响其数字业务布局,最终判转移。这说明域名争议的判断标准,正在从"商标相同"转向"商业利益关联"。所以啊,注册他人域名这事儿,真得慎之又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