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?好不容易想到个绝妙的域名,一查发现早被人注册了。更气人的是,手动查完20个域名,眼睛都看花了还没找到可用的。这时候总有人跳出来说:"用批量查询啊!"但说实在的,这玩意儿到底靠不靠谱?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。
一、批量查域名到底是啥神仙操作?
说白了,批量查域名就像超市收银台的扫码枪。你推着一车货物(想查的域名)往机器上一扫,叮一声就知道哪些能买(未注册),哪些已经贴了售罄标签(已注册)。不过这里头门道可不少,先看个真实案例:
去年有个做跨境电商的小张,手动查了300多个带"shop"的域名,结果手滑看错行,把已注册的域名当未注册买了。后来用批量工具一查,嘿!系统直接标红提醒,还自动推荐了30多个相似的可注册域名。
重点来了:
- 省时间:1分钟查500个 vs 手动查5小时
- 防手残:自动过滤已注册域名
- 捡漏王:能发现你压根想不到的优质域名
不过要注意!有些新手一上来就查几千个,结果被平台当机器人封号了。这就好比去菜市场问价,你连着问100个摊主"白菜多少钱",保安肯定觉得你是来捣乱的。
二、这些工具到底哪个好用?
现在市面上的工具五花八门,我帮你们试了水。先说免费组选手:
- 站长工具:查完还能看SEO数据,适合想搞网站的新手
- DNSPod:腾讯家的,查完直接能买,就跟点外卖似的
- 西部数码:专门做域名的老牌子,查中文域名特方便
付费组的大佬们:
- GoDaddy:能同时查500个,但推荐的都是高价域名
- Dynadot:支持按字母筛选,找规律域名特别爽
- Gandi.net:买完送隐私保护,适合不想暴露信息的
这里插个冷知识:有些工具查".com"和".cn"是分开收费的,就跟麻辣烫的荤素分开算钱一个道理。上个月我帮朋友查200个".vip"域名,有个平台收我查询费比注册费还贵,你说坑不坑?
三、手把手教你玩转批量查询
咱们以最常用的站长工具为例:
- 准备名单:把想查的域名整理成txt文档,每行一个
- 上传文件:点"批量查询"按钮,就跟传照片到朋友圈似的
- 设置过滤:
- 勾选"只显示未注册"
- 排除带数字的(比如xxx123.com)
- 屏蔽敏感词(你懂的)
- 导出结果:建议选Excel格式,方便后续比价
这里有个血泪教训:千万别在文档里加乱七八糟的符号!上次我在域名里加了"&"号,结果系统直接报错,白等了半小时。就跟快递单上写错地址似的,东西再好也送不到你手上。
四、查完域名该怎么选?
查出来100个可用域名,眼都挑花了怎么办?记住这个"三看原则":
- 看长度:超过15个字母的果断pass
- 看发音:老外能读准的优先(比如"meetup"比"mitu"强)
- 看趋势:现在".io"比".com"还贵你敢信?
举个栗子:去年有个做宠物用品的,本来想注册"petlove.com",结果被抢注。用批量工具查到"petvibe.store"居然没人要,现在这域名估值都翻倍了。
但要注意!别被工具推荐带偏了。有些平台故意推荐高价域名,就跟理发店总让你办卡一个套路。记得多个平台比价,就跟网购看差评似的。
五、这些坑我替你踩过了
- 免费陷阱:某平台说免费查,结果要手机验证,转头就收到推销电话
- 结果延迟:显示未注册的域名,付款时提示已被抢注(跟双十一抢购似的)
- 字符乱码:中文域名转码后变成"xn--"开头的火星文
- 续费套路:首年9.9刀,续费直接涨到59刀
- 隐私泄露:查完域名第二天,邮箱就被垃圾邮件轰炸了
最离谱的是有次我用某工具查"tea.com",系统说未注册。兴冲冲去付款,结果跳出来要200万美金——原来人家早就被大佬预定了,只是没***息。这就跟看到路边停着豪车,以为能随便开走一样天真。
小编观点:批量查域名确实是神器,但别指望靠它一夜暴富。就跟钓鱼一样,工具再好也得看技术。建议新手先拿免费工具练手,等摸清门道了再上付费工具。记住,好域名就像对象,合适比贵更重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