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资质审查:别让“三无公司”吃掉你的预算
河南SEO市场鱼龙混杂,35%的企业因选错服务商导致预算浪费。验证资质时,先查三个硬指标:
- 成立时间>3年(新公司存活率仅18%)
- 持有百度营销认证/360服务商资质
- 技术团队占比>60%(警惕销售主导型公司)
某洛阳机械厂曾签约某低价公司,3个月后发现60%外链来自灰色网站,导致网站被降权。这警示:工商注册≠专业能力,需核查《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》等专业资质。
二、案例验证:警惕“移花接木”的虚假承诺
当服务商展示“郑州某企业流量增长300%”案例时,要求提供:
• 后台数据截图(含时间戳和域名)
• 客户联系人信息(可电话核实的真实对接人)
• 行业匹配度证明(机械制造类案例不能用于教育行业)
2024年郑州某商贸公司曝光,某服务商盗用其他公司案例,伪造《SEO效果承诺书》骗取年费12万。实地考察办公场地,查看服务器配置和团队规模,能过滤90%皮包公司。
三、技术手段:白帽与黑帽的生死线
必问技术细节:
- 是否使用AI内容生成工具?(原创度<85%将触发清风算法)
- 外链来源是否包含政府/协会网站?(赌博类外链直接导致K站)
- 移动端适配方案是否包含MIP组件?(河南76%流量来自手机)
致命陷阱:某服务商承诺“7天首页排名”,实为黑帽技术刷点击量。结果郑州某教育机构网站被百度除名,损失27万订单。坚持要求每月提供《外链白名单》和《原创度检测报告》。
四、合同条款:这三个漏洞会让你血本无归
必须写入合同的三大条款:
- 突发降权响应机制(72小时内出具解决方案)
- 核心词与长尾词比例(建议≥1:5,避免用低价值词充数)
- 算法更新应对条款(如惊雷4.0上线后15天内调整策略)
2025年郑州某食品厂因未约定“方言词优化”,错失“得劲”“中不中”等23%精准流量。建议附加《河南地域词库》作为合同附件。
五、效果跟踪:别被“虚假繁荣”蒙蔽双眼
真实效果=搜索流量+询盘转化率+用户停留时长。警惕服务商用以下手段造假:
• 用5118刷虚假关键词排名
• 雇佣水军制造虚假点击
• 用长尾词排名掩盖核心词失败
建议自建监测体系:
- 每周用百度统计查看真实搜索词来源
- 安装通话录音系统核验询盘真实性
- 用Hotjar追踪页面热力图
个人观点:2025年河南SEO市场已进入“价值交付”时代。那些还在鼓吹“万词霸屏”的服务商,就像拿着算盘推销云计算——注定被淘汰。真正专业的企业,敢于用《季度流量增长对赌协议》证明实力,而非靠PPT吹嘘案例。记住:敢把服务条款写成违约赔偿金的,才是真王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