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我发小差点被坑了2万块——他在某平台看中"lianshang.com"这个域名,卖家催着直接微信转账。幸亏我拦着让他查了whois信息,结果发现注册邮箱三天前刚变更,明显是二手倒卖的骗子。今天咱们就用这个真实案例,拆解普通人买卖域名的完整流程。
(这里停顿)先记住个血泪教训:永远不要相信"先付款后过户"的鬼话。去年厦门就有个创业者,因为跳过平台担保交易,至今还在打官司追讨15万购域款。
选平台就像找对象
- 阿里云万网:适合小白(但有3%服务费)
- Sedo国际站:适合英文域名交易(手续费高达20%)
- 金牌拍卖:老牌但审核慢(平均7个工作日)
- 私下交易:风险系数★★★★★
上个月有个做跨境电商的妹子找我,她通过中介花8万买了"beautybox.net",结果过户时发现注册商是Godaddy,而中介提供的竟然是代理商账号。这里有个关键动作:必须让卖家提供注册商原始控制面板的录屏。
(敲黑板)付款前必须做的3件事:
- 查whois历史记录(用工具像WhoisHistory)
- 确认域名是否备案(工信部官网可查)
- 要求卖家删除所有解析记录
去年有个惨痛案例:某公司收购"zhongyi.cn"后,发现前任持有者绑定的医疗广告还没解绑,直接被网信办约谈。现在知道为什么要清理解析记录了吧?
过户就像搬家
- 获取转移码(别信"稍后发你"的托词)
- 修改注册邮箱(建议全程录屏)
- 锁定域名保护(防止被恶意转移)
- 更新DNS解析(72小时内生效)
最近遇到个奇葩事:杭州某MCN机构买了"wanghong.com",结果因为没及时关闭卖家设置的301跳转,三个月流量都被导到竞品网站。所以过户完成后的第一件事,马上检查所有重定向设置。
小编观点:现在知道为什么专业公司都要签《域名转让协议》了吧?下次交易记得让卖家出具《所有权声明书》,这玩意关键时刻能让你少赔几十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