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猛嗦一口冰可乐)上周帮做潮牌的朋友选域名,他非要注册个xxx.la,说是跟洛杉矶扯上关系能卖高价。结果网站上线三天就被举报侵权,今天咱就扒扒这个冷门域名的底裤。
一、la域名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
说个毁三观的事实:.la域名官方注册局在洛杉矶?错!实际管理机构在老挝邮电部。这就跟".tv"域名其实归图瓦卢管一个道理,都是借字母搞营销套路。
必须知道的三大真相:
- 地域属性错位:老挝国家域名,却被包装成"Los Angeles"缩写
- 注册成本翻倍:年均费用比.com贵3-5倍(约300-800元)
- 备案障碍多:国内部分省份管局直接拒收.la域名备案申请
(突然拍大腿)去年有个做音乐节的主办方,非要用.la域名体现"律动"概念。结果用户总把网址输成.live,白白损失30%流量,这学费交得肉疼不?
二、哪些人适合玩la域名?
接触过个做美妆的网红,硬是把品牌名改成"Paris.la",说是法式慵懒风。你猜怎么着?法国粉丝骂她文化挪用,东南亚客户以为是老挝产品。
实战对比表
.la域名 | .com域名 | |
---|---|---|
品牌联想 | 易引发歧义 | 全球通用认知 |
搜索引擎优化 | Google权重低 | 先天排名优势 |
投资价值 | 接盘侠难找 | 转手率超高 |
备案难度 | 需额外证明材料 | 常规流程 |
(压低声音)说个行业内幕:有些域名贩子炒作.la是"最后的高级感",其实仓库里屯着几千个滞销域名。就跟炒鞋圈喊"绝版联名"一个套路。
三、自问自答生死局
Q:已经有企业注册.la域名成功案例吗?
A:还真有!某LA开头的汽车改装品牌,用.la做官网二级域名,比如shop.xxx.la。但主站还是死守.com大本营。
Q:个人能随便注册吗?
A:理论上可以,但(突然结巴)注意...呃...部分敏感词汇会被老挝当局审核,比如涉及旅游、赌博类的关键词。
Q:注册后能转卖赚钱吗?
A:得看接盘侠多不多。查过交易数据,.la域名年转手率不到.com的1/20,有个"game.la"挂了三年没卖掉,最后300块贱卖。
(想起个惨案)前年有家公司花八万买下"china.la",结果发现老挝居民根本打不开这个网站。后来才知道当地网络基础设施差,官网打开需要6秒以上,这波操作堪比在撒哈拉开游泳馆。
小编观点:除非你品牌名带LA字母,或者钱多到想交智商税,否则别碰这个鸡肋域名。这就跟非要在火锅店卖法式鹅肝一样,听着高级实则违和。记住,好域名应该让八十岁老太太都能一次输对,而不是整天跟人解释"不是老挝那个la"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