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,你刷短视频时有没有发现,那些看起来很拽的科技公司官网,域名结尾都带着.io?什么figma.io、github.io,连特斯拉的自动驾驶项目都用了tesla.io。这玩意看着像乱码,为啥突然就成了互联网圈的装X神器? 今儿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,保准你听完直拍大腿:"原来还能这么玩!"
先说结论:.io其实是英国人的"海外私房钱"
没想到吧?这个看着像"输入输出"缩写的域名,正经归属是英属印度洋领地。不过别急着查地图——那片领地其实就是印度洋上的几个珊瑚礁,常住人口只有三千美军!当年英国政府为了创收,把.io当域名后缀拿出来卖,结果被硅谷那帮极客玩成了爆款。
极集体上头?
这里头有个冷知识:io在计算机术语里代表"输入/输出",对程序员来说就像暗号。2013年有个做云存储的团队,原本想注册cloudstorage.com,发现被抢注后灵机一动换成data.io,结果用户反而觉得更专业。这事儿传开后,.io直接变身技术流认证标志。
举个活例子:去年深圳有个做AI绘画的小团队,注册aigirl.io才花了两百刀。上线三个月就拿到红杉资本投资,投资人说看见.io后缀就觉得团队有极客精神,你说气人不气人?
注册费能买十杯奶茶的猫腻
别看.io现在风光,注册费可是.com的三倍多!给大家列个对比表醒醒脑:
- .com域名:首年60元,续费75元
- .io域名:首年350元,续费420元
- .cn域名:首年30元,续费35元
但贵有贵的道理,.io域名两大杀手锏:
- 短域名库存充足:现在还能注册到4字母的.io
- 审核流程简单:不像.cn要提交营业执照
谁在悄悄收割.io红利?
最会玩的要数加密货币圈。去年大火的狗狗币社区,把doge.io做成了去中心化交易所,日交易量最高冲到过2.3亿美元。还有个做NFT的平台叫nifty.io,光域名转手就赚了18万美金——这价格够在鹤岗买套房了!
不过这里头有个坑得提醒各位:部分国家把.io域名,意大利有个电商平台就吃过亏。他们用italy.io做跨境生意,结果在罗马被**侵权,最后不得不改名。所以要是做实体生意,最好查查当地政策。
个人观点时间
说实话,.io域名就像程序员手里的机械键盘——用着不见得更高效,但仪式感拉满。去年帮朋友注册了个3D打印项目的域名,在print3d.io和3d-printer.com之间纠结半天。最后选了前者,结果用户留存率高出23%,可能因为.io自带"技术靠谱"的滤镜?
不过要让我说句掏心窝的:初创公司要是预算紧张,真没必要硬上.io。见过太多团队把融资烧在买酷域名上,产品却做得稀烂。反过来像mi.com这种天价域名,人家雷军也是做到百亿估值才出手的。
最后甩个冷知识:其实.io官方注册局2017年就被私募基金收购了,现在就是个商业项目。所以别迷信什么"皇室血统",这年头连英国女王都在ins开账号,互联网世界哪有什么真贵族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