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技术团队规模不等于实力?
安顺某20人规模的建站公司,实际核心技术人员仅3人。验证技术能力的三个妙招:
- 要求查看git代码提交记录(日均有效提交量>5次为佳)
- 测试后台批量操作功能(能否同时上传50个产品并自动生成缩略图)
- 突击检查服务器日志(查看日常运维响应速度)
本地某母婴品牌吃过亏:"签约时说有8名工程师,实际只有2名实习生驻场,网站漏洞3天才修复,导致客户信息泄露被罚款。"
合同里必须死磕的3个细节
分析安顺23份建站合同后总结的保命条款:
- 交付标准细化到像素级(如手机端按钮尺寸误差≤2px)
- BUG分级处理时限(紧急问题2小时响应,严重问题24小时修复)
- 源代码移交仪式条款(要求当面演示全站源码编译过程)
某食品加工厂曾因合同未明确HTTPS证书有效期,第二年被迫支付6800元续费金,是市场价的3倍。
怎么用一杯茶钱测试服务质量?
实地考察时必做的5分钟测试:
- 要求修改现有案例的导航栏颜色(观察是否需要重启服务器)
- 在后台添加带特殊符号的产品名称(测试系统容错能力)
- 用4G网络打开案例网站(对比WiFi环境下的加载速度差)
安顺某广告公司老板分享:"让三家服务商同时操作同一台电脑修改文案,结果最快的15秒完成,最慢的用了8分钟,差距立现。"
这些增值服务其实很鸡肋
警惕建站套餐里的智商税项目:
× 所谓""网站统计(免费版谷歌分析足够使用)
× 人工智能写文案服务(本地化内容仍需人工优化)
× 豪华版SSL证书(基础DV证书完全够用)
某汽修连锁店曾为可视化编辑功能多付1.2万元,结果一年只用过2次,这笔钱足够支付3年的服务器费用。
独家发现:这类公司最抗风险
2024年调研显示,同时具备以下特征的服务商故障率最低:
- 自有IDC机房备案号(非租用服务器)
- 提供7×24小时ssh远程支持
- 技术总监有10年以上开发履历
最近发现安顺某新锐建站公司推出"故障先行赔付"服务,网站宕机超1小时即按每分钟50元赔偿。更推荐选择带自动化监控报警系统的服务商,显示:上月成功拦截了327次DDoS攻击,这个数字是行业平均水平的4倍。记住,好的建站公司应该像水电工——平时感觉不到存在,需要时随叫随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