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何要重启地摊经济?
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,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,失业率较去年同期上升2.3个百分点,地摊经济作为灵活就业蓄水池,可快速创造就业岗位。据监测,每个合规摊位平均带动1.8人就业。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,本市实施特别管理政策,开放67个重点区域供非机动车道摆摊,涵盖早餐供应点、夜市集散区等业态。
松绑政策三大核心
1. 区域分级开放
- 一类区域:步行街、公园广场等26个点位,允许全天候经营(6:00-24:00)
- 二类区域:社区周边非主干道41个点位,限时经营(早市6:00-8:30,夜市18:30-22:30)
- 三类区域:医院、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全域禁摆
2. 审批流程再造
- 线上极速备案:登录"秦务员"APP提交身份证、健康证、经营品类,系统自动生成电子摊位证(30分钟办结)
- 信用承诺制:新入行摊主可先经营后补证,给予15天观察期
- 零费用准入:免除占道费、卫生费等6项行政收费
3. 智慧监管创新
2025年4月15日起上线AI巡检系统,通过车牌识别、人脸核验等技术实现:
- 违规预警:自动识别超时经营、越界摆摊等行为,推送整改通知
- 信用积分:初始100分,扣满60分者暂停经营资格
- 质量溯源:食品类摊位需上传进货票据至区块链存证平台
经营规范与保障措施
核心问题:如何避免"一放就乱"? 实施"三定三统一"管理模式:
- 定时:早市/夜市严格限定经营时段,超时1分钟罚款10元
- 定位:摊位地面喷涂黄色定位框,越界即触发电子围栏报警
- 定责:建立"摊主-街办-城管"三级责任捆绑机制
统一服务包包含:
- 可降解分类垃圾袋(每日免费供应)
- 防渗地胶(政府补贴50%购置费)
- 电子价签(实时连接物价监测系统)
争议处置与长效发展
1. 消费**快速响应
设立地摊经济服务专线(12345-8),实行30分钟到场处置承诺。建立先行赔付基金,对查实的商品质量问题,最高赔付500元。
2. 业态升级引导
- 老字号扶持计划:非遗技艺摊主可申请3万元设备升级补贴
- 夜间经济带:在钟楼、大雁塔等景区周边试点"文化+地摊"融合模式
- 绿色通道:月销售额低于10万元的个体经营者免征增值税
个人观点
地摊经济不是权宜之计,而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试金石。建议建立地摊经济景气指数,实时监测就业带动率、消费激活度等12项指标,让"马路边的生机"真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。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