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武汉企业总在合同环节吃亏?
去年武汉互联网协会数据显示,43%的H5开发**源于合同漏洞。某食品企业签订"全包价"合同后,仍为滑动组件授权费多付1.2万元。真实案例揭示:功能模块增项、设备适配测试、证书续费差价构成三大核心雷区。
雷区一:隐蔽的功能模块增项
问:明明签了合同为什么还要加钱?
江岸区某商场的教训清单:
- 微信分享功能需单独购买SDK授权
- 视频播放器超出基础流量要计费
- 数据看板仅包含3个基础维度
避坑方案:
• 要求提供完整功能清单及接口文档
• 签订《武汉本地化服务补充协议》
• 设置增项费用不超过总价8%的条款
雷区二:设备适配测试偷工减料
问:为什么安卓苹果显示效果不同?
汉阳某车企官网出现的错位问题:
• 折叠屏设备未纳入测试范围
• 老年机系统出现按钮叠加
• 5G网络环境下视频卡顿
实测解决方案:
- 借用武汉电信5G测试基站
- 要求提供10款真机测试报告
- 在协议中明确含华为MateX3测试项
雷区三:证书续费埋藏价格陷阱
问:SSL证书不是一次性收费吗?
洪山区三家企业的对比数据:
- DigiCert证书续费差价高达320%
- 国产品牌证书存在浏览器兼容问题
- 自动续费条款导致被动扣款
武汉本地最优选:
• 选择汉产CA机构证书(年费省40%)
• 要求提供三年费用清单
• 签订《证书自主续费确认书》
武汉市场监管局2024年新规要求:所有开发合同必须标注"武汉本地化服务条款"。江汉路某商城因未约定江城方言语音适配产生二次开发,多支出2.3万元——这个案例正在被武汉律师协会编入合同范本教材。建议企业在签约前,务必核查服务商是否具备武汉网信办颁发的《移动端开发资质认证》。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