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哎哟喂!这条路是要修到南京去还是怎么搞的?"上周在福禄巷口买红皮鸭子,听见两个老芜湖边啃鸭腿边吐槽。我凑近一看,他们手机地图上建站东路标着七八处施工符号,活像条打了补丁的裤腰带。这让我突然意识到——芜湖人心心念念的建站东路改造,还真不是简单铺个柏油这么简单。
先摆个龙门阵
去年夏天暴雨那阵子,我开车在建站东路熄火三次。积水漫到车门把手,眼睁睁看着外卖小哥划着电动车从我旁边漂过去,那芜湖方特的激流勇进还**。当时就想:这条路再不修,怕是要成水上威尼斯分町。
现在到底在修些啥名堂?
地下管廊升级:把上世纪90年代的老水管换成直径1.2米的"大动脉",听说能抗住50年一遇的暴雨(住建局老王偷偷跟我比划,说新管道能并排开两辆平衡车)
海绵道路实验段:镜湖区这段路面上用了会"喝水"的特殊材料,实测能半小时吸干10厘米积水。前两天试了下,倒瓶矿泉水真的秒没,跟变魔术似的
智能路灯系统:灯杆上藏着空气质量检测仪,还能给电动车无线充电。弋江路口的张大姐说,现在晚上跳广场舞,灯光会自动调亮度,再也不用跟小年轻抢遥控器
八车道拓宽:最玄乎的是中山桥那段,要架设新型装配式桥梁。施工队老李跟我吹牛:"咱们这个桥面模块化安装,跟拼乐高一样快"
绕路绕到心发慌?教你4招破解
第一招:认准潮汐车道
每天7-9点、17-19点,中间两车道会自动变向。上周三实测,早高峰从弋矶山医院到步行街省了15分钟,比挤公交划算多了。
第二招:善用临时天桥
新架设的3座钢结构天桥都有顶棚,下雨天也不怕。关键是桥头卖煮玉米的大妈记性超好,第二次去就能喊出"帅哥要不要加辣"。
第三招:盯紧实时路况
芜湖交警公众号现在每15分钟更新一次施工进度。前天就靠这个躲开了赭山西路口的管道爆裂,要不说科技改变生活呢。
第四招:开发新路线
我最近发现条宝藏小路——从康复路拐进冰冻街,沿着老铁路遗址绕行,沿途还能看到民国时期的站台遗迹。不过提醒新手司机,这条路考验车技,最窄处后视镜要收起来才能过。
施工队那些事儿
上周去工地采访,碰到个有意思的现象。凌晨两点,长江路段的工人们戴着降噪耳机施工,问起来才知道是附近居民联名要求的。"现在用的德国进口无声破碎机,拆个房子跟切豆腐似的。"包工头老周说着掏出手机给我看视频,确实神奇。
还有个暖心细节:每个施工围挡都贴着手绘版绕行地图,据说是安师大美术系学生义务画的。我在师大附中门口看到个奶奶,举着老花镜研究了十分钟,最后跟孙子说:"画得比你们数学作业本还清楚。"
商家们的生存智慧
要说最会折腾的还数星隆国际城那帮店主,人家搞出个"施工特惠联盟"。剪头发的送你公交卡充值券,卖奶茶的搞"堵车半价",连房产中介都打出"看房专车接送"的牌子。最绝的是有家火锅店,直接把等位区改成道路监控直播厅,等位的客人边涮毛肚边看路况。
个人观点时间
说实在的,咱老百姓抱怨归抱怨,心里都清楚长痛不如短痛。去年冬至那晚路过工地,看见几个工人就着路灯吃饺子,铝饭盒上结着冰碴子。当时突然觉得,这些叮叮当当的噪音,何尝不是城市生长的脚步声。
你可能会问
Q:天天吃灰怎么办?
A:镜湖区政府每天出动6台雾炮车,实测PM2.5比步行街还低。不过建议爱穿白鞋的姑娘们,这段时间还是换深色鞋出门稳妥。
Q:公交改道要改到什么时候?
A:最新消息是25路、35路等10条线路年底恢复原线。有个偏方——跟着大爷大妈走准没错,他们自带线路更新雷达。
Q:沿街老树会不会被砍?
A:园林局给436棵法国梧桐办了"身份证",移植到神山公园暂住。我上周去看过,每棵树都挂着吊瓶输营养液,跟住ICU似的。
最后唠叨两句,昨天碰见在住建局上班的发小,他神秘兮兮跟我说:"等全线通车那天,要给每个路过的司机发纪念徽章。"要我说啊,不如在中山桥头立个打卡墙,让大伙儿把绕路时攒的加油票都贴上去。等过个十年八年再来看,保准比芜湖老海关的砖墙还有故事感。你讲可是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