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的网页设计作品总被客户退回?

速达网络 网站建设 2

哎,各位刚入行的设计萌新!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尴尬——熬夜三天做的设计稿,客户看完却皱着眉头说"这不是我要的感觉"?别慌,今儿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,怎么用​​人话​​把你的设计理念说明白。先问个扎心的问题:你知道90%的设计稿被退回,问题都出在作品描述上吗?


痛点一:设计说明写成产品说明书?

为什么你的网页设计作品总被客户退回?-第1张图片

上周帮朋友改作品集,看到段哭笑不得的描述:"本页面采用DIV+CSS布局,兼容Chrome浏览器,配色使用潘通2025年度色..." 好家伙,这哪是设计说明,分明是代码注释!

​三大救命锦囊:​
1️⃣ ​​说人话原则​​:把"响应式布局"改成"手机电脑都能看得舒服"
2️⃣ ​​故事化表达​​:比如"导航栏特意放在左侧,就像佛山茶楼的点心车随叫随到"
3️⃣ ​​数据可视化​​:学学顺德陈姐,把"加载速度快"改成"比肠粉出锅还快0.3秒"

举个真实案例:乐从家具城的阿强,把技术参数表改成了"老板椅的12种瘫法图解",客户满意度直接翻倍!


痛点二:设计亮点埋得太深?

去年审过500+作品集,发现个通病——好设计都藏在专业术语里。就像端出碗双皮奶,非要介绍水牛奶的脂肪含量,不说入口即化的口感。

​亮点挖掘四步法:​
👉 ​​用户视角转换​​:把"运用了黄金分割比例"换成"重点信息一眼就能抓住眼球"
👉 ​​对比呈现​​:做个对比表格,左边放改版前乱糟糟的页面,右边是你的清爽设计
👉化描述​​:"搜索框加了个放大镜动效,就像祖庙门口的指引牌"
👉 ​
​数据背书​**​:南海张老板的案例,页面停留时长从30秒提到3分钟


痛点三:设计思路像流水账?

收到过最离谱的作品描述,从接到需求写到点击保存,连改了几次字体都记下来。这哪是设计说明,简直是工作日记!

​结构化表达公式:​
🔸 ​​痛点捕捉​​:"原先的页面像春运火车站,用户找不着北"
🔸 ​​解决策略​​:"做了三件事:① 信息分舱室 ② 关键入口加闪灯 ③ 候车式等待动画"
🔸 ​​效果验证​​:"现在用户就像坐上了广佛线,想去哪站直达哪站"

禅城李姐靠这套公式,把设计稿通过率从40%提到85%!


痛点四:技术细节变天书?

常见灾难现场:满屏的"栅格系统""Bootstrap框架",客户看得云里雾里。记住,咱们不是在应聘程序员!

​技术翻译三原则:​
1️⃣ ​​功能类比​​:"SSL证书=店铺的工商营业执照"
2️⃣ ​​效果优先​​:"用了AJAX技术"→"点菜不用刷新整个页面"
3️⃣ ​​风险预警​​:"没做响应式设计粉店只收现金"

顺德陈老板的教训:跟客户大谈PHP优化,结果人家以为在卖洗洁精...


痛点五:设计价值说不清?

最要命的是很多新人只会说"好看",但客户关心的是"这设计能让我多赚多少钱"。

​价值量化四维度:​
✔️ ​​转化提升​​:"购物车按钮加大后,月订单涨了30%"
✔️ ​​效率优化​​:"新后台让员工每天少加2小时班"
✔️ ​​品牌增值​​:"官网改版后,加盟咨询多了50%"
✔️ ​​成本节约​​:"自助服务功能省了3个客服工资"

南海灯具厂案例:把"提升了用户体验"改成"退货率从8%降到2%",立马通过!


小编观点时间

混迹设计圈十年,见过太多"茶壶煮饺子"的案例。去年帮大学生改作品集,发现他们总爱堆砌专业术语,就像网页7说的,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学过设计。其实好的作品描述,应该像顺德煲仔饭——食材明明白白,香气直往鼻子里钻。

最近发现个新趋势:很多新人迷恋酷炫的动效,却忘了最基本的叙事逻辑。就像网页6提到的,再好的设计也得先解决"用户去哪、怎么去"的问题。下次再做作品描述,不妨先给家里老人讲讲,要是他们能听懂,客户准满意!

标签: 设计作品 退回 客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