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花3万建的网站不如别人1万的?
去年一家服装公司找我做咨询,他们花高价定制的官网上线3个月,日均访问量却不足50人。拆解代码发现:首页图片未压缩(单张5MB)、导航栏用Flash开发、手机端完全无法适配。这说明贵≠质量好,关键要会看这5个硬指标。
指标一:案例真实性——如何识破“虚假样板间”?
许多建站公司展示的案例其实是盗用同行作品。验证方法:
- 要求查看案例网站后台数据(如访问量趋势图、用户停留时长);
- 抽查不同行业的案例(专注做电商的团队很难做好工业官网);
- 在工信部备案系统反查网站域名归属(输入域名看主办单位是否匹配)。
避坑案例:某服务商展示的“某上市公司官网”实际是二级页面,主站由其他团队开发。
指标二:技术适配性——别被“全新技术”忽悠
真正影响质量的技术细节往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:
- 前端框架:Vue/React开发比传统jQuery维护成本低40%;
- 后端语言:Java更适合高并发系统,PHP快速开发但扩展性差;
- 安全防护:是否部署WAF防火墙、SQL注入过滤规则。
致命错误:某餐饮平台用WordPress做会员系统,日均300人同时在线就崩溃。
指标三:需求匹配度——你的需求可能被偷换了
建站销售最擅长把“你要的”变成“他有的”。去年一家教育机构要求做在线直播功能,上线的却是录播课程页面。预防方法:
- 用思维导图拆解功能模块(必须包含输入/输出/交互流程);
- 要求技术负责人参与需求评审(避免销售过度承诺);
- 签订《功能清单确认书》并作为合同附件。
指标四:售后响应等级——24小时≠真服务
某客户曾因网站被黑联系服务商,对方48小时未响应,导致百度搜索排名清零。优质售后必须包含:
- 故障分级响应机制(如一级故障2小时内远程处理);
- 每年至少2次免费安全检测;
- 服务器日志保留90天以上(便于追溯攻击来源)。
行业黑幕:60%的“终身维护”合同其实只管服务器基础运维,不包含代码修复。
指标五:交付标准量化——拒绝主观验收
验收时如果只说“感觉挺流畅”,后期必然扯皮。必须书面确认:
- 同时在线人数压力测试结果(如支持500人并发操作);
- W3C代码校验错误数(超过20条说明开发不规范);
- 多语言版本的字库兼容性(防止俄语、***语乱码)。
真实教训:某外贸公司因德语显示异常,损失23万欧元订单。
个人观点
与其纠结“选大公司还是小团队”,不如死磕这组数据:要求服务商提供最近3个项目的《全生命周期报告》,包含需求变更率(建议<15%)、BUG复发率(建议<5%)、服务器宕机时长(年累计<1小时)。敢公开这些数据的团队,质量绝不会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