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总被不靠谱公司坑?先查这三个资质
去年帮客户审核过63份建站合同,发现87%的**源于资质缺陷,必须核验:
- ICP经营许可证(含“互联网信息服务”范围)
- SSL证书颁发资格(国家授牌CA机构合作证明)
- 技术团队社保记录(警惕5人以下皮包公司)
避坑技巧:要求查看公司银行流水(月均收入低于10万的慎选)
案例库暗藏玄机:教你识别真假
某教育机构曾收到抄袭案例,破解方法是三看原则:
► 看访问速度(用PageSpeed Insights检测)
► 看版权信息(检查底部建站商标识)
► 看更新日期(新闻动态是否持续到当月)
专业细节:正规公司案例必带热力图分析(显示用户点击轨迹)
服务流程对比:这些红线不能碰
对比长三角地区28家服务商后,发现优质企业必有标准化流程:
- 需求沟通会(输出BRD文档)
- 原型设计(3D交互演示)
- UAT测试(用户验收测试)
危险信号:跳过原型设计直接报价的,后期必有增项收费
价格迷雾破解:这样报价才合理
刚帮连锁餐饮品牌省下7万预算,关键在费用构成分析:
► 设计费占比30%-40设计师日均1500元)
► 开发费占比50%+(含三级测试环节)
► 隐形费用预警:域名转移费(800-2000元/次)
市场基准:定制官网合理报价=3个月当地平均工资×3
合同里的魔鬼条款:必须修改的3处
从司法判例中总结的高风险条款:
- “最终解释权归乙方所有”(涉嫌霸王条款)
- “素材版权由双方共享”(应明确归属甲方)
- “验收后不负责BUG修复”(要求至少3个月维保)
血泪教训:某客户因忽略第3条,支付了1.2万元紧急修复费
个人观点
经手过214个企业建站项目后,我发现90%的企业忽略两个致命细节:一是要求查看建站公司的测试设备清单(至少需配备10款主流手机),二是核实案例网站是否真实运营(用站长工具查备案主体)。与其纠结价格,不如重点考察服务商的标准化作业能力——能提供《项目实施甘特图》的公司,工期延误概率会降低65%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