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隔壁老王卖螺蛳粉的都在搞网站了,咱家米粉店还在靠手写菜单?"上个月去谷雨街吃早饭,听见两个老板娘在摊位前拌嘴。今儿咱就唠唠这个理儿——为啥现在连卖煎饼的都得有个网站?
头一桩:没网站就像夜市摊没挂灯泡
去年河池旅游节可把我惊着了,老城区那家三十年酸嘢摊子,就因为把祖传配方搬上网站,三个月接到二十多个省代咨询。反观街尾那家装修气派的特产店,到现在还靠导游带客,生意差得不是一星半点。
(说句大实话:网站就是24小时营业的电子门脸,人家凌晨三点想吃你家的粉,总得有个地方能看着菜单流口水吧?)
第二问:网站能比得过某团某饿?
这事儿我表弟最有发言权。他的奶茶店当初在某团砸钱冲销量,结果平台抽成抽得肉疼。后来自己建了网站搞会员储值,你猜怎么着?复购率从30%飙到67%,关键是再也不用看平台脸色涨价。
三大硬核优势:
- 自家地盘自家做主(想改价格就改)
- 顾客数据牢牢攥手里(知道谁最爱喝珍珠奶茶)
- 省下平台抽成当利润(每月台iPhone钱)
血淋淋的反面教材
河池某网红民宿去年可是吃了大亏。光在短视频平台火有啥用?粉丝问预定方式得翻三条评论才找着电话,白白浪费五十多万播放量。后来咬牙花八千块建了网站,直接把预订链接挂主页,当月订单量翻两番。
(敲黑板:流量来了得接得住,别学孙猴子接不住蟠桃)
三类人最该慌
- 做批发生意的(下游客户要查货全靠打电话)
- 手艺匠人(作品集存在手机相册里发霉)
- 培训老师(还在微信群发PDF课表)
举个现成例子:认识个做藤编的手艺人,把作品视频传网站后,居然接到迪拜酒店的订单。要搁以前,人家上哪知道你编的筐能装进口红酒?
建网站不是让你当科技狂人
千万别被那些"区块链""元宇宙"的噱头唬住。咱们小老百姓搞网站,记住三个关键词就好:
- 看得清(字体别小得像蚂蚁)
- 点得动(按钮别玩躲猫猫)
- 买得爽(结账别超过三步)
去年帮朋友改了个汽修厂网站,就把"立即预约"按钮从蓝色换成红色,预约量直接涨了四成。你说神不神?
最近发现个怪现象:河池好多苍蝇馆子开始玩网站订餐。有家做马肉粉的老板,在网站上搞了个"熬汤直播",天天早六点准时开播。结果你猜咋样?外地食客看着大骨汤熬得咕嘟冒泡,愣是打高铁过来吃。
要我说啊,这网站就跟老辈人说的"酒香不怕巷子深"一个理。只不过现在"酒香"得飘到手机里,"巷子"得变成二维码。哪天要是见着卖菜阿婆递来的青菜上印着网址,我可一点不奇怪——这年头,没个网站,你好意思说自己在做生意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