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统计局和招聘平台分类不一样?
(拍脑门)你绝对想不到 国家统计局把它归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(代码6511) 但XX直聘却标成"互联网营销" 这事儿去年就闹过笑话——某正峰区的创业园给网站建设公司发补贴 结果卡在行业审核流程三个月 这背后藏着三个认知差异
- 技术视角:需要编程和服务器运维
- 营销视角:承担品牌展示和获客功能
- 设计视角:属于数字视觉艺术范畴
透露个冷知识:2018年行业分类标准大调整时 网站建设服务曾被建议单列新类目 最终因牵涉面太广作罢
网站建设公司到底赚哪份钱?
调研过全国23个产业园区后 发现业内存在三种商业模式大乱斗:
项目制公司 | 产品化公司 | 服务型公司 |
---|---|---|
接定制开发 | 卖建站系统 | 包年运维 |
每单5万起 | 年费5980 | 月付888 |
程序员为主 | 销售主导 | 客服当家 |
更魔幻的是广州有家公司 用卖奶茶加盟的套路搞网站代理 加盟商比客户还多
做网站到底该找谁家?
最近帮经开区企业搭网站时 遇到这样的对比案例:
- 传统建站公司:合同列17项技术条款 实际用2008年的PHP框架
- 设计工作室:首页美如画 后台烂成渣
- 新锐团队:把人工智能写作+3D建模全整合
后来整理出这个选择指南表:
对比维度 | 传统派 | 创新派 |
---|---|---|
技术栈 | ASP/PHP | Python/Vue |
交付物 | 源码+说明书 | 云端管理台 |
付款方式 | 全款预付 | 按效果分期 |
售后响应 | 72小时内 | 7×24待命 |
前两天参观某产业园 发现个反常识现象:真正做网站建设的公司 程序员占比不到团队1/3 更多的岗位居然是需求分析师和商业场景架构师 这让我想到个真理——好的网站建设团队 应该像火锅店里的炒料师傅 既要懂食材特性 更要掌握火候分寸 那些还在争论"算科技还是服务业"的人 怕是没看懂这行的本质就是个商业翻译官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