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,各位设计新手们! 是不是经常打开别人的PSD文件,看到满屏的"图层1""图层2"就头皮发麻?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的图层命名学问,保准让你从此告别混乱,效率翻倍!
(对了,记得看到最后有我的独门秘籍哦~)
一、图层命名?这玩意儿真的很重要吗?
"不就是给图层改个名字嘛,能有多大讲究?" 去年刚入行那会儿我也这么想,结果...(此处应有捂脸表情)有次客户临时要改导航栏颜色,我在200多个未命名的图层里找了半小时!血泪教训告诉我们:规范的图层命名就是设计师的生命线!
三大必知好处:
- 团队协作不抓瞎:前端小哥不用再问"这个按钮的hover状态在哪层?"
- 改稿效率翻三倍:想改页脚版权信息?直接搜索"footer-copyright"秒定位
- 三月后还能看懂:别笑!我见过同事对着自己半年前的设计稿发懵的惨状
二、命名雷区大揭秘
"我明明认真命名了,为啥还被吐槽?" 这事儿得从去年接的电商项目说起。当时我给促销标签命名"红色大标签",结果...(前方高能预警!)
典型翻车现场:
错误示范 | 为啥不行 | 正确姿势 |
---|---|---|
红色按钮 | 颜色会改啊大哥! | btn-submit |
左边图片 | 响应式布局哪有固定位置? | product-thumb |
图层123 | 这和没命名有啥区别? | header-logo |
三大作死操作:
- 用颜色/位置命名(打脸警告!改个UI风格全得重命名)
- 中英文混搭("导航lan"这种魔鬼命名,前端看了想**)
- 过度简化(比如把"用户注册表单"简写成"form")
三、老司机都在用的命名套路
"道理我都懂,具体该咋整?" 这里有个万能公式:组件类型+功能描述+状态。举个栗子🌰:
实战案例:
- 搜索按钮常态 → btn-search
- 鼠标悬停时 → btn-search-hover
- 已点击状态 → btn-search-active
六大黄金法则:
- 语义化优先:用"header-nav"代替"顶部蓝条"
- 英文小写:防止某些系统识别大小写出错(别问我怎么知道的)
- 层级分隔符:推荐用短横线"-"比下划线"_"更清晰
- 版本控制:改稿时加"v2",如"banner-summer-v2"
- 智能分组:超过3个相关图层就打组,比如"product-card"组包含图片、标题、价格
- 状态标识:记住这个顺序:常态→hover→active→visited
四、Photoshop实战宝典
"理论说半天,实操怎么玩?" 打开你的PS,跟我三步走:
1. 结构树搭建技巧:
整站├─ 00_Header│ ├─ logo│ └─ nav-main├─ 01_Main│ ├─ section-intro│ └─ product-grid└─ 02_Footer└─ copyright-info
Pro tip:数字前缀保证图层组排序
2. 智能切片骚操作:
- 重命名图层为"icon-search.png"可直接导出对应文件
- 隐藏不需要的图层(别让测试用的草稿图混进正式文件)
- 用"@2x"标注高清版本,如"btn-download@2x"
3. 检查清单:
- 所有图层组是否折叠整齐?
- 临时图层是否已删除?
- 特效图层是否添加备注?
- 导出前是否运行"重命名所有图层"脚本?
五、个人私藏干货
"这些网上可查不到!" 从业三年踩坑无数,总结出这些血泪经验:
- 动态组件命名法:给会复用的组件加"※"标记,比如"※card-product"
- 时间戳妙用:重大修改后加"_20250411",方便回溯历史版本
- 彩蛋图层:在角落藏个"designer-xxx"的签名图层,防止被盗图
- 方言梗:团队内部可以用"老铁导航""杠杠的按钮"增加趣味性(但别给前端看到!)
最近在做的医疗项目就用上了这套规范,原本需要3天的切图工作,现在1天就能搞定!客户看到整齐的图层结构直接给了五星好评~
最后的碎碎念
有人说规范限制创意?要我说啊,好的规范就像交通规则,不是限制而是保护。还记得那次因为命名混乱导致项目延期吗?现在团队新人入职第一课就是图层命名,效率提升看得见!
下次打开PS前,不妨先花5分钟规划下命名体系。相信我,这5分钟能帮你省下5小时!啥?你问我现在还找不到图层怎么办?...(战术咳嗽)那什么,我该去整理昨天的设计稿了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