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拍桌子)去年帮朋友审合同,发现杭州某设计公司在条款里藏了这么句话:"最终解释权归乙方所有",好家伙,这不明摆着挖坑吗?今儿咱就用真实案例掰扯掰扯,签网页设计合同时怎么既当明白人又不伤和气。
场景一:初创公司首单踩雷记
余杭区王总的跨境电商团队,去年花5万找外包做官网。合同里写着"包含3次修改",结果对方把"修改"定义为换文字颜色也算一次。关键条款要这样签:
- 明确"修改"指原型框架级调整
- 限定单次修改响应时间≤48小时
- 写明超出次数后的标准(建议按工时收费)
(敲黑板)初创公司必加三项救命条款:
- 源代码交付条款:验收后3个工作日内提供Git仓库权限
- 延期赔偿条款:每逾期一天扣总价0.5%
- 需求冻结条款:签字确认原型后新增需求另计费
场景二:设计师被白嫖**路
滨江区自由设计师小林,接了个8万块的官网单子。客户连续17次推翻设计稿,合同却没限定修改次数。血泪换来的经验:
- 用Figma做原型确认(带时间戳版本)
- 在合同附件里写明:"主视觉风格确认后,结构调整不超过3次"
- 预付款至少收50%,阶段性验收后再付40%
(甩数据)杭州互联网**2023年数据显示:
**类型 | 占比 | 败诉主因 |
---|---|---|
需求变更 | 43% | 未明确修改次数和范围 |
版权归属 | 29% | 未约定素材授权范围 |
延期交付 | 18% | 未约定不可抗力情形 |
场景三:验收阶段扯皮大战
萧山某制造企业的官网项目,因"浏览器兼容性"扯皮三个月。防扯皮合同要这样写:
- 兼容性标准:Chrome/Firefox/Edge最新版及上两代版本
- 响应式标准:适配iPhone小米12/华为Mate50
- 性能标准:首屏加载≤2秒(测速工具指定WebPageTest)
验收四件套缺一不可:
- 网站压力测试报告(模拟50人同时访问)
- 死链检测报告(用Screaming Frog生成)
- 安全检测证书(至少达到等保1.0)
- 操作培训录像(含后台账号交接过程)
合同之外的人情世故
钱塘区张总有个绝招:在合同里加个"阳光条款"。啥意思?就是写明:"双方可随时互查工作进度,乙方需每周提供开发日志"。既显诚意又防拖延,据说用这招的项目按时交付率提升67%。
干了八年这行,最想说的是:好合同不是用来打官司的,而是让双方不敢违约的!下次签合同前,先把这仨问题拍对方桌上:源码给不给?改几次算完?验收标准咋定?记住,敢跟你急眼的乙方,八成心里有鬼。要是遇上满口"行规都这样"的主,赶紧跑,杭州最不缺的就是靠谱设计团队!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