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的策划案总被开发团队吐槽“不接地气”?
去年某金融平台策划案重做了7版,只因忽略了一个致命细节:输入框默认显示虚拟键盘会遮挡50%的移动端屏幕。真正的策划案不是文档堆砌,而是 “用户场景的预演剧本” 。
第一步:需求过滤(剔除70%伪需求)
“客户提的20个需求到底哪些该做?”
采用 五维过滤筛:
- 场景必要性:用户在地铁信号差时是否需要此功能?
- 设备适配性:是否需要调用陀螺仪/摄像头?
- 法律合规性:涉及个人数据收集需提前备案
- 流量成本:单次操作消耗流量是否超过5MB?
- 中断恢复:意外退出能否保留最近30秒操作?
某政务平台砍掉 “人脸识别注册” 功能后,注册成功率反升41%,因老年用户更适应短信验证。
第二步:框架搭建(逻辑>美观)
“流程图和原型哪个先做?”
必须同步推进:
- 用 泳道图 标注用户/系统双视角操作流
- 制作 黑白线框图 验证信息优先级(禁用色彩干扰)
- 在原型图嵌入 埋点标记(如“立即购买按钮点击监测”)
某电商平台发现,将 购物车图标 从右上角移至底部悬浮栏,加购率提升29%。
第三步:技术预判(堵住开发漏洞)
“为什么开发总说实现不了?”
策划案必须包含 技术红线清单:
- 首屏加载速度≤1.5秒(含第三方脚本加载)
- 表单错误提示必须在200ms内响应
- 移动端按钮点击区域≥44×44px
- 禁止使用CSS Hack(影响跨浏览器兼容)
某教育机构因忽略 IE11兼容性 ,损失23%的企事业单位用户。
第四步:成本核算(把预算变成公式)
“如何避免后期费用超标?”
建立 动态成本模型:
- 人力成本 = 功能点数 × 2.3人/日
- 服务器费用 = (预估UV×0.8 + PV×0.2) × 0.03元
- 运维成本 = 页面数 × 1.5元/月
案例:某品牌官网用此模型将预算偏差控制在±5%内。
第五步:验收设计(让客户无法反悔)
“怎样界定什么是合格交付?”
策划案必须写入 三大死亡条款:
- 首屏FCP指标>2秒即视为重大事故
- 移动端连续操作崩溃3次须无条件退款
- 核心功能与原型图一致率<95%可终止合同
某旅游平台凭借 “404页面趣味性” 条款,倒逼设计团队提升用户体验。
现在你应该明白:策划案的本质是 “风险管控说明书” 。最新眼动仪数据显示,用户在PC端浏览时视线呈F型轨迹,而在移动端却是“快速下滑-底部停留”的L型路径。这意味着,当你在文档里写“重点内容置顶”时,可能正亲手埋葬转化机会——真正的黄金位置,藏在用户拇指自然弯曲的终点。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