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,你是不是也纠结过该用A4纸还是直接上电脑画草图?上周我徒弟小王就闹了个笑话——把移动端页面草图画在A3纸上,结果开发小哥盯着密密麻麻的标注直喊眼瞎。这事儿整得,就跟拿导弹打蚊子似的,劲儿使错地儿了。
草图尺寸搞不对 全盘皆输
去年某大厂翻车案例还记得吧?设计师用1920px宽度画的PC端草图,结果客户显示器是2K屏,页面元素全散架了。记住三个黄金尺寸:
- 移动端:375x667px(别看现在都是全面屏,这是行业基准线)
- 平板端:768x1024px(iPad竖屏尺寸)
- PC端:1440px宽度打底(别问为啥不是1920,95%用户浏览器没全屏)
(说个冷知识:草图实际尺寸要比设备小30%,不然标注起来要命)
手绘vs电子稿 怎么选不纠结
上周去设计展溜达,发现个有趣现象——资深大佬爱在餐巾纸上画框架,新人反而端着数位板较劲。这事儿吧,就跟吃饭用筷子还是叉子似的,顺手最重要。
实测对比表:
工具类型 | 修改成本 | 创意发散度 | 团队协作 |
---|---|---|---|
纸质草图 | 5毛/次 | ★★★★☆ | 需要扫描 |
数位板 | 电费 | ★★★☆☆ | 实时共享 |
Figma | 会员费 | ★★☆☆☆ | 云端协同 |
(突然想到:手绘草图有个隐藏buff——客户不好意思让你大改!)
响应式设计的草图玄机
我表弟开的火锅店官网就栽在这事儿上。设计师按手机尺寸画的草图,到电脑端直接撑成马赛克。后来重做时学乖了,搞了三件套:
- 移动端画核心功能流
- 平板端突出商品陈列
- PC端玩转视觉冲击
现在他们官网转化率提升了27%,秘诀就是在不同尺寸草图上做减法。就跟火锅蘸料似的,小碗装精髓,大碗反而串味。
标注间距的魔鬼细节
去年帮政府做门户网站,被甲方爸爸虐惨了。明明草图上标着"间距30px",落地变成50px。后来才悟出来:手绘草图要用网格纸,电子稿必开参考线。
避坑指南:
- 文字间距=字号1.2倍(比如14px字留16.8px)
- 图标周围留白≥图标尺寸1/3
- 模块间隔要是基础间距的整数倍(比如都用8px的倍数)
(插句实话:这些规范就像炒菜放盐,少了没味,多了齁死)
动态元素怎么画不翻车
前两天看到个神操作——设计师在草图上画了个会转的加载图标,结果程序员当场崩溃。这事儿给我提了个醒:动态效果得用分层草图,就跟做动画分镜似的。
推荐个土法子:
- 主画面画静态布局
- 便签纸画初始状态
- 透明硫酸纸画过渡效果
- 最后用红色马克笔标触发条件
小编观点:草图尺寸这事儿吧,就跟穿鞋似的,合不合脚自己知道。别被那些高大上的理论唬住,记住三句话——移动端别超400px宽,PC端守住1440底线,手绘草图记得带刻度尺。实在拿不准时,把草图打印出来贴在墙上,退后三米看还清楚不,这招比啥软件检测都管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