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天帮学生改作业,发现他还在用做新闻滚动条,气得我差点把保温杯摔了。这玩意就跟BB机似的,早该进博物馆了!但话说回来,现在还有30%的企业官网在偷偷用这个标签,到底怎么回事?
基础认知篇
marquee这玩意儿1996年就诞生了,当年可是网页动效的扛把子。去年我给某县政府做网站升级,发现他们2008年建的旧站里,足足有23处marquee效果——从公告栏滚到图片轮播,活像进了老式歌舞厅。但现代浏览器早就不推荐用了,Chrome从79版本开始就警告这标签可能被废弃。
现在还有三大死忠粉在用:
- 乡镇政务网站(改版预算不足)
- 传统制造业官网(技术团队老龄化)
- 盗版电影站(懒得改祖传代码)
场景应用篇
真要非用不可的话,记住三个保命技巧:
- 滚动速度别超过150ms,否则看得人头晕
- 区域宽度必须固定,别用百分比自寻死路
- 配合JavaScript做暂停控制,不然用户体验为零
上周见了个奇葩案例:某农机网站用marquee做产品参数横向滚动,结果在iPhone上直接卡成PPT。后来改用CSS的animation属性,加载速度从4.3秒降到1.1秒,这差距比拖拉机换跑车还夸张。
解决方案篇
替代方案其实多得是:
- CSS动画:用@keyframes控制,流畅度提升200%
- JavaScript库:Swiper.js这种现成轮播组件不香吗?
- Web组件:新标签更符合标准
有个数据对比很说明问题:
- marquee实现的滚动效果平均占用CPU 12%
- CSS3动画仅占用3.8%
- WebGL方案更是压到1.2%
去年帮电商站改造首页,把marquee换成CSS动画后,用户停留时间从48秒涨到82秒。更绝的是用视差滚动替代横向移动,转化率直接飙升27%。
小编观点:
现在还用marquee就像开手动挡车上高速——不是不行,就是费劲。真要怀旧也请用现代方法模拟,比如用CSS写个marquee效果类,既能保留情怀又不拖性能。记住,好的动效应该像化妆,让人变美还不显刻意,而不是marquee这种把荧光绿眼影涂满整张脸的操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