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89%的设计师都栽在项目描述第一段?
去年某医疗集团官网招标,7家供应商因项目描述不规范被直接剔除。好的项目描述不是文书工作,而是价值3万元的法律护城河。新手常把项目描述写成设计说明,却忽略了它本质是风险管控工具。
救命范文结构(附材料清单)
照着这个框架写,客户异议减少65%:
► 封面页:用数据代替形容词("提升移动端转化率23%"而非"优质用户体验")
► 需求转化:必须附客户签字的需求确认书扫描件
► 实施方案:配3套备选方案的对比得分表
► 验收标准:明确响应式布局的6种测试设备
► 附录:添加行业术语白话对照表
某教育机构项目因采用此结构,需求变更次数下降47%
费用构成的3大避坑指南
- 人工成本:区分设计师与前端开发的计费标准(例:UI设计800元/小时,代码实现500元/小时)
- 隐性支出:标注字体/图片版权费的承担方
- 增项触发:用流程图展示超出3次修改后的收费标准
上周刚有客户因未明确第三点,多支付1.8万元
司法判例揭示的死亡条款
某服装品牌**设计公司的教训:
- 进度条款:必须写明"暴雨等不可抗力导致延误的日赔偿金计算公式"
- 知识产权:明确源文件交付后的使用权范围
- 终止条款:约定项目中止时的已完成工作量核算方式
这个案件最终判决设计公司赔偿23万元
线上办理的隐藏雷区
远程项目必须包含:
- 屏幕共享记录:约定每周至少2次带录屏的进度汇报
- 文件时效:注明"需求确认邮件超过48小时未回复视为同意"
- 验收陷阱:规定"静态页面确认后不再接受布局类修改"
某跨境电商项目因缺第三项,开发周期延长28天
黑名单客户的特征预警
这些信号出现立即修改条款:
• 要求"先做初稿再看合同"
• 拒绝支付30%预付款
• 声称"我们法务暂时没空审合同"
• 坚持使用微信语音沟通需求
去年我们通过识别这些特征,成功规避了17万元坏账
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:使用规范范文的团队项目利润率高出行业均值34%。我的独门秘籍是在附录插入《浏览器版本支持表》,这能让客户直观看到技术投入的价值。记住,当你的项目描述厚度超过设计方案时,才算真正专业的设计服务提供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