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张哥,你这窑酒店开在天台山脚下十年了,咋还在用2008年做的网站?"上个月在临邛古城吃奶汤面时,碰见开酒坊的老同学正犯愁——他花三万块做的网站,还不如店里每天路过的游客多。这事儿让我想起邛崃企业做网站的三大典型困局,今天就着这碗面汤,给各位掰扯清楚。
一、景点周边商户:网站流量为啥干不过路边招牌?
去年文君井公园周边商户调研显示:【67%的实体店网站日均访问量不足50次】。问题就出在把网站当"电子**"做。邛崃某竹编工坊吃过这亏,首页全是产品陈列,结果外地客搜"邛崃特色伴手礼"根本找不到他们。
破局三把斧:
- 嵌入景区全景导览(把网站做成天台山云导游)
- 添加方言语音导购(成都话解说竹编工艺)
- 开通非遗体验预约(比干巴巴卖货强十倍)
南街那家藤椒油作坊就机灵,他们在网站搞"云制油"直播,外地客看着古法榨油过程下单率涨了3倍。这才是把邛崃味道装进网站的正确姿势。
二、农产品企业:土特产咋卖出国际范儿?
平乐镇有个猕猴桃合作社最典型,原先网站英文版直接用翻译软件搞,把"邛崃造"译成"Qionglai Made",老外看得一头雾水。农产品网站要洋气得更讲究:
- 节气农耕日记(惊蛰修枝视频比广告好使)
- 全球物流追踪(让新加坡客看见猕猴桃海运路线)
- 国际认证专区(欧盟有机认证标记得放大)
去年夹关镇茶农玩出新花样,网站嵌入茶园实时气象站数据,日本茶商看着温湿度监测图直接下百万订单。这种"科技+土味"的组合拳,才是邛崃农货出圈的秘籍。
三、老字号转型:百年招牌怎么对接00后?
临邛古城里那家百年老酱园最有发言权,第五代传人最初把网站做得像历史教科书,年轻人压根不买账。后来我们帮他整了三板斧:
- AR扫商标看酿酱过程(手机对准豆瓣酱跳动画)
- 黑暗料理创意大赛专区(豆瓣酱冰淇淋食谱下载量破万)
- 非遗传承人直播带岗(年轻人抢着报名学徒)
现在他们网站日均停留时长从1分钟涨到8分钟,最关键的是带火了"邛崃豆瓣酱文创雪糕"。要我说,老字号网站不能光摆资历,得让年轻人玩起来。
干了八年邛崃网站建设,悟出个道理:本土网站要做成带二维码的地方志。最近帮火井镇 redesign 温泉酒店网站,直接把"世界最早天然气煮盐"考古现场做成3D导览,房客还没入住就先在网站逛了俩小时。要记住,邛崃企业的网站不该是摆设,得是能接住游客手机镜头的第二块招牌。就像我那老同学的酒坊网站,后来加上"定制酒瓮刻字"功能,现在连广东客都来订邛酒当婚宴用酒,这可比在古镇多租个门面划算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