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同样卖三亚自由行,有的网站让人看了就想下单,有的却像在看政府工作报告?去年有组数据挺有意思:旅游网站平均跳出率高达54%,但做得好的能压到22%。这差距背后,藏着网站建设最容易被忽视的命门——初衷。今儿咱们就掰开揉碎说说,旅游网站到底该为啥而建。
一、建站初衷到底是什么?
说白了就是您开这个网站的"魂"。丽江有家小众旅行工作室,建站时就定下"让每个订单成就一次改变"的初衷。他们网站每卖出一份徒步行程,就自动显示为山区小学捐赠的课本数量。结果呢?复购率比同行高出三倍!真正的建站初衷得满足三个条件:
- 解决特定人群的旅行痛点(比如银发族怕麻烦)
- 传递独特的价值主张(不只是卖机票酒店)
- 形成差异化记忆点(让人看了忘不掉)
反观某些模板站,首页轮播图从沙滩切到雪山再切到古城,看似啥都有,实则没重点。就像胡同口的杂货铺,要啥有啥,但没人记得住。
二、初衷怎么落地成功能?
杭州有禅修旅行的公司特别聪明。他们把建站初衷分解成三个可量化指标:
- 网站停留时长≥5分钟(对应深度内容)
- 转化路径≤3次点击(对应极简操作)
- 用户自主上传内容占比≥30%(对应社区氛围)
具体怎么搞?给您支三招:
- 首页首屏直击痛点(比如大字标"不敢自由行?我们陪逛8小时")
- 每个页面都服务初衷(别让优惠信息冲淡核心价值)
- 数据埋点追踪初衷达成(比如设置"心灵治愈指数"统计)
苏州有家做古镇游的,网站里嵌入了AI语音导览试听功能。就这么个小设计,让60岁以上用户占比从12%飙到41%,您说是不是初衷落地的典范?
三、丢了初衷会怎样?
看看这个反面教材:北京某高端定制游公司,本来定位"百万年薪人群专属旅行顾问"。结果为了冲流量,网站加了一堆99元特价票,搞得老客户纷纷转投别家。初衷跑偏三大恶果:
- 用户画像混乱(大数据推荐失灵)
- 转化路径断裂(促销内容喧宾夺主)
- 品牌认知模糊(没人说得清你家特色)
更惨的是三亚某潜水俱乐部,网站本来专注专业玩家群体。后来为迎合大众市场加入亲子浮潜项目,结果专业设备订单下降70%,普通游客又嫌价格贵。典型的捡了芝麻丢西瓜。
四、初衷保鲜三**则
广州有家做了十年的签证服务平台,每月15号雷打不动做这事:
- 随机回访20个新用户(问他们眼中的网站定位)
- 重看建站初期会议纪要(重温初心)
- 检查核心功能使用率(低于30%立即优化)
他们发现,随着90后用户占比超过60%,原先的"极速出签"卖点不够用了。于是新增"签证知识闯关游戏",把平均停留时长从2分钟拉到了6分钟。您看,初衷不是死的,得跟着用户长。
五、初衷与商业的平衡术
别觉得坚持初衷就得饿肚子。成都某青年旅舍网站做了个聪明设计:把床位预订和当地义工机会绑定。看似少赚费,但获得了:
- 政府文旅补贴(带动就业)
- 企业社会责任奖金(公益属性)
- 自媒体传播素材(故事性内容)
两年下来,这种"住宿+公益"模式的利润率反而比纯商业运营高出8个点。初衷和赚钱,从来都不是单选题。
我的十五年观察手记
在旅游互联网圈摸爬滚打这些年,见过太多网站从惊艳到平庸。最后说三句大实话:
- 初衷不是口号要印在首页,而要融进每个按钮的跳转逻辑里
- 季度复盘比年度总结重要,用户需求三个月就变个样
- 敢做减法才是真本事,拒绝90%的诱惑才能守住10%的初心
就跟咱旅游一个理儿——最美的风景往往不在攻略推荐的打卡点,而在您最初心动的那片无名海滩。那些正在建站路上迷茫的旅业同仁啊,是时候找回您最初画在餐巾纸上的那个梦想草图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