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在两找”到底是什么?它能解决什么问题?
“三在两找”是包头市政府针对企业发展痛点提出的创新机制,即服务在产企业、在建项目、在谈项目,帮助企业找订单、找资金。数据显示,2024年通过该行动已促成企业订单总额超600亿元,解决融资需求130亿元。这一政策打破了传统“企业求政府”的被动模式,让政府主动成为企业的“市场侦察兵”和“资金调度员”。
订单难题破解四步法
• 第一步:精准匹配供需清单
昆都仑区建立“企业需求清单”与“市场资源池”,通过包联干部200余次走访,为特变电工等企业对接央企订单,2024年仅光伏支架订单就达43KW。
• 第二步:政府背书拓市场
青山区商务局联合蒙西新能源等部门,推动本地企业进入央企采购链。例如东方日升组件项目通过政府牵线获得0.7GW订单,相当于全年产能的30%。
• 第三步:产业链内循环
石拐区打造“上下链接成线、左右配套依存”的产业集群,蒙西风电基地项目带动周边20余家配套企业发展,订单量同比增长40%。
• 第四步:数字化新渠道
市商务局引导企业利用海外版抖音(TikTok)开拓国际市场,为二手车出口企业提供跨境电商培训,预计2025年新增跨境订单5亿元。
资金困局突围三大路径
——政银企协同作战——
- 百亿专项融资池
市财政局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两批融资对接计划,首批30亿元已投放,第二批170亿元需求正在对接,重点支持稀土、光伏等产业链企业。 - 零成本信用背书
昆都仑区为天和磁材等企业提供政府注资担保,开具银行承兑汇票3.48亿元,解决原材料采购账期难题。 - 创新金融工具
全国首支市级融资担保基金已发放贷款9.9亿元,通过“财金结合”模式,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降低2.3个百分点。
企业必知的三个实操技巧
Q:如何快速申请政策支持?
A:登录“包头惠企利民综合服务平台”,在线提交需求——2024年该平台已兑现资金4.43亿元,最快3个工作日内响应。
Q:订单对接失败怎么办?
A:可申请加入“政商恳谈早餐会”,政府将协调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重新匹配。2024年通过该机制解决问题的企业满意度达97%。
Q:初创企业能享受哪些特殊待遇?
A:东河区推出“个转企培育库”,提供免费法律咨询、市场调研和订单推荐,已有167家小微企业通过该计划获得首笔订单。
独家观察:
包头的“三在两找”本质上是营商思维的范式革命——从“管理者”转向“服务商”,从“政策发布”转向“需求挖掘”。这种“逆向服务”模式让政府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合伙人,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需求响应-资源调度-效果验证的闭环系统。值得关注的是,该机制中“政府注资促订单”的创新实践,或将重新定义政企合作边界——当政府既当“红娘”又做“股东”,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将发生质的飞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