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“司企通AI”?和普通法律咨询有什么区别?
过去企业遇到法律问题只能找律师或等政府窗口上班,现在“司企通AI”相当于一个24小时在线的智能法务团队:
- 覆盖范围更广:合同**、劳务风险、知识产权等8大类高频问题;
- 响应速度更快:输入问题3秒生成解决方案,比传统咨询快20倍;
- 成本更低廉:基础服务完全免费,复杂案件推荐3家律所比价选择。
怎么操作?需要下载APP吗?
使用方式比点外卖还简单,记住这三个入口:
- 微信公众号:关注“包头法治营商”,对话框直接提问;
- 电脑网页版:登录包头市司法局官网点击悬浮窗;
- 政务大厅终端机:各区政府服务中心的自助机新增AI法律入口。
比如想知道“员工离职补偿标准”,只需输入“解雇工龄5年员工怎么赔偿”,系统会自动匹配《劳动合同法》条款,并生成赔偿计算器。
AI给出的建议靠谱吗?会不会有错误?
这套系统背后有三重保障机制:
- 法律数据库:实时更新超10万条内蒙古地方法规和判例;
- 人工复核:每天0点筛选高风险咨询,由司法局专家二次审核;
- 纠错通道:回答末尾点击“我要纠错”,48小时内必响应。
某食品厂曾咨询“食品包装侵权界定”,AI不仅提供《商标法》解释,还推送本地相似胜诉案例,最终帮助企业避免50万元赔偿。
遇到复杂案件怎么办?AI能代替律师吗?
系统会智能评估案件难度:
- 简单问题(如合同模板下载):直接提供标准化文件;
- 中等难度(如债务追讨):生成律师函草稿和诉讼流程图;
- 高风险问题(如股权**):立即转接人工坐席,并推荐3家经司法局认证的律所。
某科技公司股东矛盾激化时,AI在凌晨2点触发预警机制,联动经侦支队提前介入调解,避免事态升级。
企业主最关心什么?用数据说话
上线3个月的数据显示:
- 使用高峰:晚8点到次日凌晨1点占全天流量的47%;
- 最高频问题:劳务**(占38%)、合同审查(占29%);
- 用户增长:小微企业占比从21%上升至67%。
独家见解
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:很多企业主把“司企通AI”当作法律知识补习班。凌晨3点查询“竞业协议怎么写”的,可能是创业者在签关键合同前临时补课。当法律咨询变成“随时可用的工具”而非“昂贵的服务”,中小企业的合规意识正在被重新激活——这或许才是AI技术带来的深层变革。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