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头“三在两找”行动:企业订单+资金难题破解全攻略

速达网络 SEO优化 2

​企业主王伟最近很焦虑​​:厂里价值3000万的光伏支架堆满仓库,下游客户却迟迟不下单;新生产线建设因资金缺口停滞,银行审批流程长达三个月。这是2025年初包头众多企业面临的共同困境。而一场名为“三在两找”的政企联合行动,正在改写这些企业的命运剧本。


一、什么是“三在两找”?

包头“三在两找”行动:企业订单+资金难题破解全攻略-第1张图片

​核心解答​​:这是包头市政府针对企业生存痛点设计的精准帮扶机制——​​在产企业找订单保生存,在建项目找资金促投产,在谈项目找资源稳落地​​。不同于传统政策撒胡椒面式的补贴,该行动通过数据化匹配、产业链穿透、全周期护航三大创新,实现“一企一策”定制化服务。

​创新亮点​​:

  • ​数据雷达系统​​:整合全市43个部门的产业数据,自动识别企业产能与市场需求缺口
  • ​金融沙盘推演​​:对170亿融资需求进行智能风险评估,将贷款审批周期压缩60%
  • ​央企直通车​​:建立与67家央企的实时采购信息共享平台

二、订单困局破解指南

​实体企业最怕什么?生产出来的产品找不到买家​​。包头通过三大路径打通产销堵点:

​① 产业链逆向穿透​
以光伏产业为例,政府组建专班梳理硅料、组件、支架等12个环节的供需数据,主动将本地企业纳入中环、隆基等龙头企业的供应商名录。某新材料公司借此获得风电设备2亿元订单,库存周转率提升300%。

​② 政府信用背书​
建立“政企联合展销”模式,包联干部带队参加广交会、进博会等28场国际展会,用政府公信力为企业产品质量担保。2025年已促成海外订单37亿元,同比增长210%。

​③ 产能共享平台​
开发“包你接单”APP,实时发布全市闲置产能信息。某机械厂通过平台将富余的5万吨铸造能力共享给3家同行,直接增收1800万元。


三、资金难题突围策略

​“不是银行不愿贷,而是银企信息不对称”​​——这是包头市财政局在调研中发现的真相。为此构建三层资金保障体系:

​第一层:应急输血​
设立30亿元纾困周转金,对符合条件的在产企业实行“T+3”极速放款。某乳业公司凭借300吨鲜奶日处理产能证明,3个工作日内获得5000万元救命钱。

​第二层:精准滴灌​
创新“订单质押贷”产品,企业可用已签订但未执行的订单申请贷款。内蒙古诚扬新材料凭借1.2亿元光伏管桩合同,获批8000万元低息贷款,融资成本降低40%。

​第三层:长效造血​
推出“设备融资租赁2.0版”,政府提供10%租金补贴+风险补偿金。某储能企业通过该模式引进5亿元生产线,首付压力从30%降至5%。


四、实战案例启示录

​昆都仑区的“订单攻坚战”​​值得解剖:120名“红色代办员”组成16个攻坚支部,他们不是简单牵线搭桥,而是深度介入企业经营——

  • 为某稀土企业设计“技术入股+订单分成”方案,吸引中科院团队入驻
  • 推动钢铁厂与光伏基地达成废钢循环协议,降低原料成本18%
  • 开发“共享物流”系统,使区域内运输成本下降25%

这种“既当红娘又当管家”的服务模式,让区域工业产值在2025年一季度逆势增长9.7%。


五、企业家必须知道的三个趋势

  1. ​订单获取方式变革​​:2025年包头62%的工业订单通过政府搭建的数字平台达成,传统业务员扫楼模式正在失效
  2. ​融资评估标准升级​​:银行开始接受“数字信用”,某企业凭借智慧工厂的物联网数据获得1.2亿元授信
  3. ​产业链安全新逻辑​​:政府优先保障本地供应链企业订单,某光伏玻璃厂因与6家本地组件厂建立合作,获电价补贴0.15元/度

​站在2025年4月的节点回望​​:这场政企协同的突围战已初见成效——全市工业库存周转天数从58天降至39天,规上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4.2个百分点。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底层逻辑的转变:当政府服务从“被动响应”转向“主动破题”,企业的生存密码正在被重新定义。

标签: 包头 全攻略 难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