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80%的企业选错服务商?
去年东莞某机械制造厂花了12万做网站+推广,结果上线3个月日均访问量不足20人。创始人张总向我诉苦:“服务商吹嘘有百度官方资源,结果连企业邮箱都要额外收费。”这种现象暴露出行业乱象——真正靠谱的公司往往不需要过度包装。通过分析327家东莞建站公司案例,我发现符合这三个标准可避开90%的坑:
标准一:看技术团队构成,别被销售话术迷惑
“为什么技术总监从不露面?”这是很多企业主踩坑后才意识到的问题。真正靠谱的公司会明确告知:
- 开发人员占比:低于60%的公司基本是销售代理(实测东莞头部服务商技术团队占78%)
- 驻地开发能力:要求查看钉钉/企业微信的东莞属地研发群(外包型公司多用临时外聘团队)
- 合同注明主程资历:比如要求5年以上PHP开发经验(某客户因此发现对方用实习生顶替)
重点提醒:突击要求视频查看办公区,如果对方推脱“涉及商业机密”,很可能没有自营技术团队。
标准二:案例展示必须包含失败复盘
当某连锁餐饮品牌要求查看推广效果波动曲线时,意外发现3家候选服务商中有2家伪造案例数据。验证案例真实性的三个技巧:
- 要求提供客户官网的站长工具后台截图(带时间水印)
- 抽查案例中的400电话是否真实存在(某公司展示的30个案例有17个是空号)
- 坚持要失败案例说明(靠谱公司敢展示某项目因客户不配合导致效果不佳)
特别方法:让服务商用目标客户的官网现场演示SEO数据抓取,当场验证优化效果。
标准三:费用结构必须包含效果对赌
东莞某电子厂曾签下“首付30%+效果付费”合同,结果发现所谓的“效果”竟是页面点击量。科学的费用架构应包含:
- 基础建设费(不超过总预算40%)
- 效果达标阶梯奖励(如关键词进前3页支付30%)
- 风险共担押金(未完成KPI扣除15%-20%)
血泪教训:某客户因没约定“网站所有权条款”,续费时被要求每年支付8000元系统使用费。务必在合同第七条明确注明“网站著作权及源代码归属甲方”。
行业隐藏的验证手段
- 查招聘信息:持续招聘PHP/Java工程师的公司更具实力(某公司官网展示20人团队,但招聘网站显示近半年只招销售)
- 看服务器选择:坚持用阿里云/腾讯云等大厂资源的更可靠(使用不知名服务器的公司故障率高3倍)
- 测响应速度:下午3点突然要求远程会议,能立即召集技术、运营、设计团队的公司优先选择
独家数据:2023年东莞建站公司生存调研显示,能提供三年以上老客户续约率清单的公司,实际服务满意度比行业均值高67%。某日化企业用这个方法筛选,最终选择的公司让官网跳出率从82%降至39%。
当遇到这些问题该怎么办?
场景1:如果服务商拒绝提供客户联系方式?
→ 要求其登录竞品雷达平台,展示该网站的真实流量曲线(SEMrush或SimilarWeb数据)
场景2:发现合同里的“自然流量提升”没有量化指标?
→ 立即补充附件条款:“指百度PC端+移动端日均真实搜索流量≥50UV”
场景3:担心后续服务跟不上?
→ 要求分阶段付款:合同签订付30%,UI设计确认付20%,功能测试通过付30%,运营满3个月付尾款
某母婴品牌用这套方法,不仅节省了4.2万元预算,还将网站加载速度从5.6秒压缩到1.2秒。记住:敢把服务细节摊开来讲的公司,才值得托付你的线上门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