场景一:业务板块太多,网站成"大杂烩"怎么办?
去年东城文旅子公司上线新网站时,市场部李经理急得直挠头:"7大业务板块、23个子公司,官网首页塞得像春运火车站"。这种状况在集团型企业太常见了,首页点击热力图显示,60%用户停留不超过8秒。
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有点反常识:不做加法做减法。具体操作:
- 按用户身份划分入口(投资者/合作伙伴/求职者)
- 开发智能推荐引擎(根据访问记录推送内容)
- 设置"业务雷达图"(1秒定位目标服务)
成果说话:改版后官网跳出率从78%降至32%,某园区招商板块的咨询量直接翻了4倍。你猜怎么着?把子公司的联系入口从86个精简到12个,反而促成了更多有效沟通。
场景二:基建项目展示像"PPT翻页"
"咱们的跨海大桥项目明明世界领先,网站上看着像乡镇宣传片"——工程部王总的吐槽引发共鸣。传统网站确实存在三大硬伤:
- 平面化图文堆砌(用户记不住)
- 数据更新滞后(招标信息过期)
- 技术亮点埋没(专利优势没凸显)
我们给东城港务公司做的3D项目沙盘彻底打破僵局:
- 拖拽查看施工进度(对接BIM系统)
- 风险预警弹窗(桩基沉降超阈值自动提醒)
- 物资消耗实时看板直接在线报价)
效果立竿见影:某国际航运公司就是通过这个模块,把合作考察周期从3个月压缩到17天。项目展示从"看热闹"变成"看门道",这才是基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场景三:跨部门协作像"打地鼠"
"网站改个领导致辞,要走8个部门审批!"行政部小张的遭遇不是个例。集团型网站最头疼的就是:
- 权限混乱(子公司擅自改版)
- 流程冗长(更新个新闻要3天)
- 版本失控(手机端显示异常)
我们开发的云端协作中台彻底改变游戏规则:
- 权限颗粒化管理(精确到按钮级别)
- 变更留痕系统(每次修改自动存证)
- 多端同步检测(PC/移动端数据实时校准)
实施三个月后,东城置业的网站维护人力成本直降60%。最让信息部惊喜的是,突发舆情响应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23分钟——因为所有端口都能一键发布声明。
个人观点
做了十几年企业网站建设,发现集团客户最该警惕的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组织惯性。见过太多花几百万建站却败给部门墙的案例。建议东城这样的企业,下次招标时别光问"能不能做",更要问"能不能用"。就像我们给某国企做的协同系统,技术含量未必最高,但把法务部的盖章流程从线下搬到线上,就解决了80%的更新延误问题。
说到底,网站建设不是面子工程,而是管理革命的数字化推手。哪天你们官网能直接生成董事会报告初稿,那才算真正玩明白了,你说是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