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毛笔遇上鼠标:书法与网页设计的奇妙碰撞

速达网络 网站建设 3

(开场来个灵魂拷问)你瞅瞅手机屏幕上的APP界面,再瞄瞄墙上挂着的书法作品——这两玩意儿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,咋就被我硬扯到一块儿了?别急着划走,今儿咱就唠唠这个新鲜事儿。上周我在电脑前吭哧吭哧改设计稿时,突然瞅见老爷子正在客厅挥毫写春联,这一老一新的画面,嘿,还真让我琢磨出点门道!


毛笔字里藏着设计密码?

当毛笔遇上鼠标:书法与网页设计的奇妙碰撞-第1张图片

(拍大腿)我跟你说啊,去年杭州那个互联网大会的官网设计,主视觉直接把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拆解成像素块,当时看得我直拍大腿!这操作不就印证了那句话么——​​好设计都是相通的​​。不信你细品:

  1. ​留白艺术​​:书法讲究"计白当黑",网页设计里那些呼吸感十足的版面,不就跟字帖里的飞白一个道理?
  2. ​节奏把控​​:楷书行书草书的转换,活脱脱就是网页设计的视觉动线啊
  3. ​墨色层次​​:从浓墨到枯笔的渐变,跟现在流行的渐变色系简直异曲同工

(举个栗子)去年故宫官网改版,设计师老张就把乾隆爷的"知道了"朱批做成交互按钮,点击时墨迹还会晕染开。这波操作直接让网站停留时长涨了40%,你说神不神?


网页设计师该不该练字?

(挠头)这个问题我专门问过美院的老教授。人家端着茶缸子慢悠悠说:"现在年轻人啊,光知道PS里的笔刷,可晓得真正的笔锋是手腕转出来的?"话虽这么说,我倒觉得​​练字不是必需,但得懂门道​​:

  • 临摹《曹全碑》能练就布局眼力劲儿
  • 写写瘦金体有助于理解极简设计
  • 草书的连贯性对动效设计启发特大

(说个真人真事)我徒弟小王,典型的95后数码原住民。自从跟着我每周练两次隶书,现在做banner设计时,对元素轻重的把控明显上道多了。用他的话说:"以前就知道堆特效,现在学会做减法了。"


三步搞定书法风网页设计

(敲黑板)重点来了!想整点中国风又不显土气,记住这三板斧:

  1. ​选字如选将​​:千万别直接怼个电脑字体完事。去年某大厂翻车案例,用楷体做游戏界面被吐槽像山寨页游
  2. ​新旧混搭​​:试试把碑帖扫描件叠在几何图形上,今年深圳设计周有个获奖作品就这么干的
  3. ​动态点睛​​:让笔划像刚写完那样慢慢晕开,参考腾讯会议最近更新的书法主题界面

(划重点)最近帮餐饮连锁店改官网,我特意找了本地书法家手写店名,扫描后做成毛玻璃效果标题。你猜怎么着?客户说咨询电话多了两成,好多客人专门问字是谁写的。


(突然想到)对了,前阵子Adobe出了个调查报告,说结合传统艺术的设计作品用户留存率平均高出27%。这数据摆在这儿,各位设计师朋友是不是该重新打量打量咱老祖宗的宝贝了?


说点掏心窝子的话

(摘眼镜)干这行十几年,我总觉得设计就像炒菜,火候和配料都得讲究。现在满大街的扁平化设计看得人审美疲劳,反倒是那些带点"人味儿"的作品更抓眼球。下次做网页设计时,不妨试试加点"墨香味儿",说不定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呢!

标签: 毛笔 碰撞 书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