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在春熙路咖啡馆听到段对话,差点把拿铁喷出来。两个创业小伙讨论建站预算,穿格子衫的说:"找个学生做吧,500块搞定",戴金链的立马反对:"至少得3000,我二舅公司上次..." 你看,连基本行情都搞不清的人,怎么指望他们选对工作室?
为什么成都企业特别需要本土设计团队?
去年成都新增市场主体58.9万家,但很多老板还停留在"网页就是电子名片"的认知阶段。举个真实案例:某火锅连锁店花2万做的模板站,竟然把微辣锅底图片配成清汤锅,线上订单直接腰斩。本地工作室的优势在于懂川渝文化,知道要把熊猫元素放在C位,而不是硬塞三星堆青铜器。
三类企业对应三种方案
企业类型 | 烧脑点 | 推荐方案 |
---|---|---|
餐饮老字号 | 菜品视觉化 | 动态菜单+等位直播 |
科技初创 | 数据可视化 | 交互式产品演示 |
旅游机构 | 线路展示 | VR全景+智能路线规划 |
***旁某旅行社吃过闷亏,用北方团队做的网站把都江堰标到龙泉驿,被游客投诉到文旅局。现在他们找华阳的工作室合作,连青城山不同道观的台阶数都标注得清清楚楚。
报价水深预警
常见套路你得防着点:
- "全包价"藏着二次收费(比如手机端适配另算)
- 素材版权耍花招(商用字体要单独授权)
- 续费陷阱(首年低价次年翻倍)
高新区某科技公司就栽过跟头,合同里写着"终身维护",结果第二年服务器续费要自己掏腰包。现在学聪明了,找的工作室必须明确写清:含3年云空间+5次页面改版。
验收时必做的5个魔鬼测试
- 凌晨三点用移动网络打开
- 把浏览器缩放到150%
- 在双流机场用英文系统访问
- 假装色盲用户查看配色方案
- 让财务大姐试传报销凭证
锦江区的家具厂老板跟我吐槽,之前网站上传产品图总是失败,后来发现工作室用的测试机都是顶配电脑。普通用户的老款笔记本根本带不动那些炫酷动画,这细节本地团队才懂。
特殊时期怎么应急?
去年疫情封控期间,某生鲜平台网站流量暴涨300%,结果外包团队在省外没法及时扩容。最后是郫都区的工作室带着硬盘去机房手动调试,这种随时能冲到现场的保障,外地公司根本做不到。
小编说句得罪人的大实话:别信那些承诺"3天出稿"的工作室,成都好设计需要慢火熬。就像宽窄巷子的川菜馆,预制菜永远做不出柴火灶的锅气。记住,敢让你随时去他们办公室喝茶的团队,才是靠谱的合作伙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