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征集网站建设到底怎么玩,普通人能分一杯羹吗?

速达网络 网站建设 2

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——北京街头巷尾的公告栏里,政府征集网站标识的告示比租房广告还多?从市政府国际版门户到胡同里的文创园区,各种网站建设征集令满天飞。这年头建个网站为啥要搞征集?普通人参与这些项目真能赚到钱吗?今天咱们就扒开这层神秘面纱,看看门道到底在哪。


一、政府征集:要面子更要里子

北京征集网站建设到底怎么玩,普通人能分一杯羹吗?-第1张图片

​先看个硬核案例​​:2021年北京市政府搞国际版门户网站,光标识设计就砸了8个月征集。你以为就是画个LOGO?人家要求能用8国语言展示北京新形象,还要适配线上线下所有宣传物料。最后中标的那个彩色飘带设计,现在连地铁站指示牌都在用。

政府项目的三大潜规则:

  1. ​文化符号必须精准​​(得让老外看懂故宫元素)
  2. ​技术门槛暗藏玄机​​(得兼容***语右向排版)
  3. ​后续延展性要预留​​(五年后的元宇宙入口得提前埋点)

有个冷知识:当年那个中标的英文推介名称"Beijing  Now",设计团队改了27稿才通过专家评审。


二、机构招标:既要专业又要人情

看看南开校友会网站招标就知道,这类项目水有多深:

​明面要求​​隐藏需求​
ASP编程技术得懂校友圈黑话
网站安全维护能处理派系斗争留言
响应式设计手机端必须适配老花眼

最狠的是服务承诺条款——要求提供除法定假日外的全天候技术支持。有个中标公司员工吐槽,大年三十晚上还在帮校友会恢复被黑的报名系统。


三、文化征集:故事比技术更重要

2022年"品读建筑"活动火了,就是因为把网站做成了故事库。参与者上传的南锣鼓巷老宅回忆录,直接带火了一个旅游打卡点。这类项目的操作精髓:

  1. ​UGC内容池搭建​​(让大爷大妈都变成内容生产商)
  2. ​多形态内容融合​​(文字配AR实景导航)
  3. ​情感化交互设计​​(点击砖墙裂缝能听到往昔叫卖声)

听说有团队为了做好胡同网站,专门找了10位老北京当"数字导游",把网站做成了有声历史地图。


四、普通人参与指南

想接这类活?给你指三条明路:

​第一条:政府项目入门班​

  • 紧盯首都之窗征集专栏(每周三更新)
  • 组队至少含平面设计+前端开发+文案
  • 准备30页以上的方案书(包含十年维护计划)

​第二条:机构私单暗门​

  • 混迹各高校校友会微信群
  • 主攻中小型企业周年庆专题站
  • 报价别超5万(多了要招标)

​第三条:文化类野路子​

  • 注册个文化传播公司(个体户也行)
  • 重点开发老城区街道办客户
  • 附加服务比网站本身更赚钱(比如帮写申报材料)

有个狠人专门给胡同做"数字家谱"网站,每单收8万还排期到明年。


个人观点

干了八年网站建设,我发现征集类项目最考验的不是技术,而是读心术。政府要的是政治正确下的小创新,机构要的是面子工程里的实用主义,文化项目要的是流量包裹下的情怀。那些只会敲代码的团队早被淘汰了,现在吃得开的是既能写方案又能陪领导喝豆汁的全能型选手。下次看见征集公告别光想着赚钱,先琢磨清楚甲方爸爸没说出口的那点小心思吧。

标签: 一杯 北京 普通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