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案例数量比广告词更真实?
在郑州某次行业交流会上,某公司宣称"服务过千家客户",实际考察发现其中700家是免费试用的僵尸企业。真正案例数量多的公司往往有这三个特征:行业覆盖超过5个领域、3年以上持续服务客户占比超60%、客户主动提供视频证言。去年洛阳某文旅集团公开招标时,要求投标方提供10个同体量案例,最终只有2家河南本土公司达标。
实地考察的"3真原则"
为验证案例真实性,我带着团队用这个方法突袭检查:
- 真后台:随机抽取3个案例查看推广账户后台数据(某公司用PS伪造百度统计页面被抓现行)
- 真合同:要求出示带公章的服务协议(避开了2家盗用别家合同的皮包公司)
- 真结果:实地走访客户办公场所(郑州某家居卖场的真实客流量比报告数据少43%)
在许昌考察时,有家公司展示的假发海外推广案例令人震惊——其TikTok店铺评论区80%是越南语真实询盘,这种全球化案例含金量最高。
经得起突检的3家案例王
① 郑州鲸浪科技
- 案例库规模:327个可查证项目,其中机械制造类占38%
- 标杆案例:为宇通客车定制"零部件供应商精准获客系统",3年续费率达91%
- 独家发现:其仓库里堆着137个客户的推广物料原件,时间跨度达6年
② 洛阳唐潮数字
- 文旅行业案例霸主:服务应天门、老君山等23个4A级以上景区
- 爆款逻辑:把汉服租赁与抖音团购绑定,单项目裂变500万+曝光
- 实地验证:在其会议室看到8面客户赠送的锦旗,最早可追溯至2018年
③ 南阳农链推广
- 农产品案例之王:服务126家合作社,红枣类目市占率第一
- 创新模式:"溯源直播+分级定价"体系让西峡香菇溢价27%
- 意外收获:在其服务器机房发现专线连接的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
新手容易忽略的案例陷阱
- 警惕用"战略合作"偷换概念(实际可能只提供过1次培训)
- 案例中的KOL可能是群众演员(要求查看达人实名认证文件)
- 海外案例需查验独立站流量来源(某公司用爬虫伪造亚马逊店铺数据)
上个月在焦作验证某案例时,要求对方打开Google ****ytics实时流量地图,当场戳穿其用VPN伪造美国流量的把戏。
今年在考察中发现个有趣现象:真正案例量大的公司,其创始人办公室往往挂着泛黄的合作协议原件,而包装型公司会议室只有光鲜的电子屏。这种细节差异,或许比任何数据都更能说明问题本质。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