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魂拷问:为什么安顺企业总被外包公司坑?
去年某特产商城花3.2万做优化,服务商承诺的"安顺腊肉批发"关键词始终卡在百度第28位。拆解他们的合作过程发现:合同里竟没有约定具体词库清单。选服务商第一要看技术底牌,比如能否说清楚这三个技术参数——
- 网站TDK标签的字符数限制
- 百度蜘蛛日均抓取频次
- 移动端首屏加载速度阈值
我们上月帮客户审核合同时,发现某公司把404页面设置写成"可选服务",这种基础功能都要额外收费的团队直接淘汰。
标准一:敢不敢亮出底层数据?
靠谱公司会主动开放三大权限:
- 百度搜索资源平台的实时抓取诊断
- 站内搜索关键词的热力图分析
- 核心词排名波动的分钟级监控
安顺某苗绣品牌吃过暗亏——服务商每月只发PDF报告,后来才发现他们用工具伪造排名数据。现在我们的客户都要求直接查看百度统计后台,上周刚帮某汽修厂识破虚假流量把戏,避免了两万多的损失。
标准二:会不会说本地黑话?
测试服务商是否懂安顺市场,就问这三个问题:
- "丝娃娃"在本地搜索中常拼错成什么词?
- 镇宁樱桃节期间该布局哪些长尾词?
- 黄果树瀑布相关词优化要注意什么禁忌
去年某民宿优化失败案例很典型:外地团队把"屯堡文化"写成"屯保文化",导致整个词库作废。真正的本地化团队会建立方言词库纠错系统,我们给客户做的词库包含37个安顺特色错别字预设。
标准三:能不能签对赌条款?
警惕那些只敢承诺"提升流量"的模糊合同,专业公司会明确写出:
- 核心词进前20名的时间节点
- 日均有效咨询量的保底数值
- 算法更新导致的降权补偿方案
上个月某旅游公司拿着我们的合同模板去比价,结果三家竞品公司直接拒签。后来才知道,他们所谓的"效果保障"只是保证发外链数量,根本不担排名责任。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安顺中小企业的老板们开始带着技术顾问去面谈SEO服务商。有位做刺梨加工的客户甚至当场考问"百度飓风算法3.0对产品页的影响",把不专业的业务员问得哑口无言。这招值得推广——当你比服务商更懂技术细节时,自然能筛掉那些二道贩子。
突然想起去年帮某客户修改合同的情景:在"违约责任"条款里加上了"因优化失误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,按3倍服务费赔偿"。当时服务商负责人擦着汗说:"你们这是安顺最严苛的合同",我笑着回他:"敢签苛刻合同的,才是真能打硬仗的团队。"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