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花了3万推广费只招到5个学生? 去年某书法培训机构与本地某推广公司合作,对方承诺"保证30个试听名额",结果实际到店家长不足承诺量的1/6。选择推广公司不能只看表面承诺,这几个诀窍你得知道。
一、查案例别只看数据,要验证真实性
当对方展示"服务过200+教育机构"时,立即要求提供3家本地合作机构的联系方式。去年某舞蹈学校通过这个方法,发现推广公司提供的案例中有2家根本不存在。
验证三板斧:
- 要求查看后台投放数据截图(带时间水印)
- 拨打合作机构预留电话现场确认
- 实地考察案例机构的招生成果
二、警惕这些收费陷阱
某早教中心曾踩过"按点击付费"的坑,单月产生1.2万无效点击。建议选择"保效果+阶梯收费"模式,比如:
- 基础服务费(占总预算30%)
- 有效线索费(每个留资电话15-30元)
- 成交佣金(报名费用的8%-12%)
三、必备的7项能力评估
看着推广公司豪华的PPT容易犯晕,重点考察这3项实操能力:
- 本地家长社群资源量(要求展示群聊截图)
- 短视频账号运营能力(查看点赞/转化数据)
- 突发舆情应对方案(测试客服响应速度)
某英语机构曾因推广公司处理差评不及时,导致200人家长群集体退群。
四、合同必须写明的4个条款
见过太多机构吃哑巴亏,这几点不写清楚千万别签字:
- 关键词排名维护周期(例:前3名保持90天)
- 数据造假赔付标准(例:虚假线索3倍赔偿)
- 中途解约数据交接流程
- 效果未达标的补救方案
去年某编程机构因合同漏洞,被迫继续支付已停止服务的推广费。
五、试运营期这样设置最保险
拒绝"一签一年"的霸王条款,坚持15-30天试运营。重点观察:
- 每日数据反馈时效(是否隔天提供)
- 投放策略调整频率(每周至少优化2次)
- 真实转化率波动范围
某托育机构通过试运营发现,合作方在抖音投放的"23岁宝妈"标签用户,实际40%是50岁以上男性账号。
最近调查23家酒泉教育机构发现:选择推广公司时要求试运营的机构,续约率比直接签长期合同的高出73%。有个反常识的结论——报价最低的推广公司,往往隐藏的二次收费项目最多,某钢琴教室就曾为此多支付了2.8万元"意外支出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