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济源企业总被不靠谱代理坑?
去年济源工商局受理的27起网络服务投诉中,有19起涉及推广代理**。一家食品加工厂老板向我透露:"签约时说好月增300客户,结果三个月只来了7个咨询电话",这暴露出选择代理的核心误区——只看报价,忽视资质审查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一、查这三个证件
•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:没有这个的代理公司,随时可能被监管查封
• 本地案例合同原件:要求查看带公章的合同,特别注意服务条款细节
• 技术人员资格证书:百度营销认证/巨量引擎操盘手执照是硬门槛
避坑技巧:要求参观代理公司后台系统,真正有实力的企业都敢展示实时数据大屏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二、比价格不如比投产比
济源某机械厂的真实对比案例:
A公司报价3.8万/年:承诺覆盖20个平台,实际带来23个有效客户(单个获客成本1652元)
B公司报价5.6万/年:专注阿里巴巴+百度竞价,带来87个精准询盘(单个成本643元)
关键计算公式:
(年服务费 + 推广消耗费)÷ 年成交客户数 = 真实获客成本
低于行业均值30%的报价,往往藏着刷量陷阱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三、执行团队比公司规模更重要
2023年本地企业调研显示:选择5-8人专项小组的企业满意度,比选择50人以上大公司的高41%。原因在于:
• 专人专项响应更快:问题处理速度提升3倍
• 避免流水线式服务:不会出现客服不懂行业特性的情况
• 数据交接更透明:小团队通常开放后台查看权限
血泪教训:某建材商选择知名代理公司,结果对接人三个月换了4次,导致推广策略反复重置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四、合同必须写明这四条
- 效果对赌细则(如三个月未达标退还60%费用)
- 数据查看权限(企业主随时登录后台)
- 突发问题响应时限(如负面舆情2小时内处理)
- 知识产权归属(原创文案/视频版权归甲方所有)
济源**判例警示:未约定素材版权的企业,解约后仍被原代理商用宣传视频要挟付费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五、实地考察看三个细节
- 电脑屏幕:正在操作的账户数量(超过30个账户的团队服务能力存疑)
- 会议室白板:是否有正在跟进的策略脑图
- 员工工位:策划岗与执行岗的配比(低于1:3的团队容易纸上谈兵)
行业真相:很多代理公司挂着"百度认证"铜牌,实际只有1-2个持证人员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个人实战建议
见过太多企业主被"赠送10万流量"的话术忽悠,我的经验是:要求试用期考核。正规代理公司都接受首月试运营,核心数据达标再签年约。比如约定首月展现量提升50%、有效点击率突破3%,这比听销售吹牛管用百倍。
最近发现个魔幻现象:有些代理商用电影《热辣滚烫》的票房增长曲线冒充推广数据,企业主要擦亮眼睛——真正的数据增长曲线必有平台水印和操作日志佐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