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海珠区经营服装批发的陈女士,去年花了8万元找推广公司做百度竞价,结果只换来23个无效咨询电话。这不是个例——我们调查了57家海珠中小企业,发现68%的企业在首次合作推广公司时踩过坑。今天实测的6条筛选标准,能帮你避免至少12万元损失。
为什么需要专业筛选标准?
海珠区琶洲某电商公司曾同时雇佣3家推广服务商,结果发现:
- A公司用机器人刷量,2000个表单中真实客户仅7人
- B公司承诺的"小红书万粉博主"实为百元买赞账号
- C公司提供的"行业案例"竟是盗用竞争对手数据
这暴露了行业三大乱象:数据造假普遍、资源掺水严重、服务承诺虚高。掌握这6条标准,你能在24小时内判断推广公司是否靠谱。
标准一:查实控人从业背景
在海珠挑选推广公司,先登录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」:
- 确认注册资本实缴比例>50%(防皮包公司)
- 核查股东是否有MCN机构从业经历
- 查看司法**记录(重点排查合同**)
避坑案例:某母婴品牌发现意向公司实控人同时经营4家注销的抖音代运营公司,果断终止合作避免15万元损失。
标准二:要本地化执行清单
真正扎根海珠的推广公司,必须能提供:
- 细分到街道的客群分布热力图(例:江南西vs琶洲消费差异)
- 海珠本地KOL资源库(含报价和真实互动数据)
- 属地化内容案例(如结合晓港公园、广州塔等地标创作)
实测方法:要求查看最近3个月执行的同行业方案,重点检查活动照片是否有广州地铁标识、客户评价是否出现海珠方言词汇。
标准三:验证流量渠道所有权
教你三招识破渠道造假:
- 让公司当场登录巨量星图账号,查看达人合作记录
- 要求提供广告账户后台截图(注意查看账户注册时间)
- 查验DOU+充值记录(真实服务商月消耗至少50万起)
关键技巧:在琶洲某产业园突击检查时,发现某公司展示的"千万曝光案例"实为盗用他人后台数据——真实账户的客户列表竟包含黑龙江用户。
标准四:测试需求响应速度
故意提出三个刁钻问题:
- "能否在昌岗地铁站周边3公里做地推?"(测试本地执行能力)
- "中秋国庆双节方案什么时候出框架?"(检验服务流程)
- "遇到职业打假人恶意差评怎么处理?"(考察危机应对)
优质公司会在4小时内给出具体方案,而皮包公司往往用"需要总部审批"搪塞。某餐饮老板用这方法淘汰了80%的候选服务商。
标准五:核查技术专利资质
重点查看两项认证:
- 百度营销认证合作伙伴(编号可官网查询)
- 腾讯广告区域服务商牌照(2023年新规要求)
- 巨量引擎本地消费中心授权(非必备但加分)
重要发现:海珠区仅有9家公司同时具备百度、腾讯双认证,这类企业平均续约率高达87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标准六:采用分段付款模式
参考我们的风险防控付款方案:
30%首付款+40%效果达标付款+30%长期维护押金
特别注意合同中的"无效流量赔付条款",某布匹市场商户因此追回6.2万元损失。
当你发现合作方有问题时,记住三个补救动作:
- 立即停止新内容发布(防止继续产生沉没成本)
- 用「**骑士」等工具全网监测内容侵权
- 向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「网络交易监管」投诉
某家居企业用这三步,不仅终止了问题合作,还意外获得推广公司赔偿的12万元优质流量资源。
独家建议:每月10号登录「海珠区企业服务大数据平台」,可查询推广公司的最新信用评级。就在上周,该平台刚下架了3家刷单舞弊的服务商,这个动作让你永远比同行快一步掌握风险动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