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签了合同效果却打水漂?
2023年承德市场调研显示:40%的企业在合作首月就遭遇流量造假。核心陷阱在于:
- 销售转包:签约团队与实际执行团队不一致
- 效果造假:用机器刷量冒充真实用户
- 条款模糊:"保证效果"却无具体考核标准
验证方法:
- 要求查看执行团队的社保缴纳记录(确认非外包)
- 在合同中写明"需提供百度统计后台实时权限"
- 约定首月试执行期,效果不达标可无损解约
某旅行社因此条款避免6.8万元损失,关键技巧:签约前突击考察公司办公现场。
合作流程有哪些必须盯紧的节点?
正规公司的服务应包含三个阶段:
- 诊断报告期(7天):需提供含竞品流量来源、本地搜索词库的数据报告
- 方案制定期(3天):必须与企业主当面确认核心KPI(如"百度地图标注点击量提升200%")
- 执行优化期(每周):每星期四提交效果追踪表,含异常波动说明
重点提醒:拒绝"全权托管"模式,企业必须有人参与周三的投放策略会。
效果保障怎样落实到合同?
从37份有效合同中提炼的"三必须"条款:
- 必须约定:效果数据以企业自有平台统计为准(如官网GA数据、抖音企业号后台)
- 必须明确:每月至少2次实地培训(教企业人员掌握基础优化技能)
- 必须保留:15%尾款在合作结束后30天支付(用于观察效果延续性)
典型案例:某温泉酒店通过尾款条款,促使服务商持续优化淡季获客方案。
如何防范服务商突然跑路?
2023年承德某电商公司的惨痛教训:
- 查实缴资本:低于50万元的公司慎选
- 分阶段付款:首付款不超过30%,按效果里程碑支付
- 留应急方案:要求每周备份推广账户权限
救命条款:在合同中加入"数据资产归属"条款,确保服务商停运时能移交全部账号。
效果不达标的应急方案怎么做?
某民宿的实战经验:
- 立即冻结预算:通过百度推广助手的"预算急停"功能
- 启动备选渠道:将剩余预算转投验证过的本地微信群
- 数据保全:24小时内导出所有投放日志备查
关键数据:及时启动应急方案的企业,挽回损失的概率比被动等待高3.7倍。
在承德网络推广圈混了十年,我发现个铁律:那些办公室挂着避暑山庄老照片、员工能用承德话讲解南营子大街客流规律的公司,往往比CBD写字楼里的"国际团队"更靠谱。去年有个卖杏仁茶的小店,找的推广公司办公室就在山庄停车场对面,老板每天晨跑都能顺路盯进度,结果ROI做到1:8。记住,在承德找推广伙伴,物理距离近比合同条款漂亮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