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协助某区县政府排查违规SEO公司时,发现个惊人数据:宣称能做技术开发的服务商中,63%连基础的天猫精灵适配接口都不会调用。这暴露了行业现实——在重庆选择SEO技术供应商,资质核查比价格谈判更重要。
资质验证四重过滤法
渝北某制造企业被假资质坑过27万后,我们为其制定的核查方案:
• 穿透式备案查询:通过工信部备案系统反查注册手机号(某公司用员工个人号注册暴露问题)
• 专利溯源验证:要求提供专利实施案例(两江新区某公司虚构专利号被识破)
• 代码著作权核验:登录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官网核查登记信息(40%公司登记作品与实际开发内容不符)
• 诉讼记录筛查:在天眼查输入「SEO」「合同**」关键词(某公司涉8起技术服务合同**)
技术实力的五项熔断测试
南岸区某电商平台使用的检测方法:
① API调试实测:要求用Postman调取至少3个自研接口(70%公司无法现场完成)
② 沙盒环境测试:在虚拟机运行开发程序(某公司代码报错率达83%)
③ 压力测试报告:查看≥2000并发请求的响应数据(61%服务商使用第三方云服务冒充)
④ 安全防护演示:现场演示防CC攻击策略(仅12%公司具备实时流量清洗能力)
⑤ 算法更新追溯:提供最近三次百度算法升级的应对方案(发现某公司直接抄袭行业通稿)
合同陷阱的七个致命条款
从渝中区16份败诉案例中提炼的风险点:
- 模糊验收标准:"实现搜索可见性提升"等表述
- 隐藏数据归属:优化成果绑定特定服务器
- 技术兜底陷阱:"保证百度规则允许范围内效果"
- 隐形迭代费用:未约定框架升级费用上限
- 单方免责条款:搜索引擎算法变更导致的问题全免责
- 转包操作漏洞:允许将核心技术外包
- 举证责任倒置:要求甲方证明技术缺陷
2024年新兴风险预警
近期发现三种新型骗局在重庆蔓延:
• 伪造百度认证:冒用百度云智基地名义开发程序(已有3家企业中招)
• AI生成案例:用ChatGPT伪造技术文档和客户评价
• 开源代码倒卖:将GitHub开源项目包装成自研系统(查处案例涉案金额超400万)
某区县产业园的检测数据显示:声称自研SEO系统的公司中,89%存在代码抄袭开源项目的情况。
现在传授个绝招:查证资质时要求工程师登录GitHub账号,查看近半年代码提交记录。两江新区某科技园区使用此法后,1个月内淘汰23家技术服务商。最新数据显示,重庆真正具备自主开发能力的SEO公司不超过15家,而这些企业的共同特征是:敢向客户开放SVN/Git代码版本管理系统权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