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签合同前要查营业执照?
去年有家企业找我们审计合同,发现服务商用“XX网络工作室”名义签约,实际是个人账户收款。三个月后网站被百度降权,对方直接注销工作室跑路。务必确认签约主体是公司而非个人,且经营范围包含“信息技术服务”类目,否则后期**无门。
必须写死的5条核心条款
- 服务边界清单:明确标注不做的事项(如不购买灰色外链、不采集内容)
- 数据所有权:合同终止后,关键词库、原创内容、流量分析报告归属甲方
- 效果界定标准:约定以百度搜索资源平台数据为准,拒绝第三方统计工具
- 意外处理机制:遭遇算法更新导致排名下滑时,乙方应在7日内出具解决方案
- 退出条款:提前解约的违约金比例不得超过剩余金额的30%
警惕文字游戏:这些表述会坑死你
- “赠送50篇原创文章”→ 需注明原创度≥85%且符合行业特性
- “保障100个关键词排名”→ 必须限定具体词库列表,防止用品牌词充数
- “7×24小时技术支持”→ 要写明响应时效(如核心问题2小时内处理)
真实案例:某公司因合同写着“提升自然流量”却未限定渠道,结果服务商刷了70%的垃圾流量。
钱怎么付最安全?
建议采用3-5-2分期付款模式:
- 签约3个工作日内付30%
- 上线3个月后付50%(需达到约定收录率)
- 服务期满付20%(验收流量质量达标)
绝对拒绝“全款预付”或“按排名位次付款”模式,前者风险高,后者易诱发作弊。
个人踩坑经验:合同附件比正文更重要
最近帮客户修订合同时发现,90%的**源于附件约定不细。这三个附件必须签:
- 优化操作日志模板(记录每次调整的时间、方法、责任人)
- 禁止使用的黑帽技术清单(包含快排、寄生虫等23项具体手段)
- 数据移交协议(明确乙方需移交的原始数据格式和时限)
有个行业潜规则你可能不知道:敢把“因优化导致网站被K乙方全额赔偿”写进合同的服务商,收费通常比同行高15%-20%,但实际赔偿成功率是其他公司的7倍。下次谈判时,试着要求加上这条——对方的微表情会告诉你很多信息。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