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总有人说"本地公司不专业"?
去年调查显示,雅安37%的企业主认为本地推广公司技术落后。但真相是:掌握方言词库的服务商能使"椒麻鸡"相关搜索量提升240%。某火锅店选择成都公司推广,发现对方连"挞挞面"都未列入关键词库,白白浪费三个月预算。
判断本地化能力的三个核心:
• 查看后台是否收录"雅安暴雨路况""蒙顶山茶季"等地域词
• 测试移动端页面能否自动识别荥经、天全等区县用户
• 确认客服是否具备处理"上里古镇差评"的应急话术
技术实力看哪些非常规指标?
别被"5G技术""AI优化"等概念忽悠,某机械厂吃过亏:服务商吹嘘智能投放,结果页面在华为畅享系列手机上的加载速度竟达8.2秒。
必须验证的三组数据:
• 在二郎山隧道内用移动网络打开官网的速度
• OPPO A93等本地畅销机型的屏幕适配截图
• 美团/高德地图跳转按钮的点击热力图
报价单藏着什么猫腻?
警惕"全年托管9800元"类套餐,某民宿主曾签约这类服务,后来发现:
- 每月仅更新2篇抄袭同行的文章
- "包含100个关键词"实际都是无效长尾词
- 所谓的"24小时监控"只是机器人回复
健康报价单必备要素:
• 明确标注人工运营时长(如每周≥15小时)
• 区分品牌词与竞品词的投放成本
• 注明图片版权归属及续费涨幅上限
案例真实性怎么核实?
某教育机构被"百万曝光案例"吸引,签约后才发现:
- 展示的流量数据包含72%外省无效点击
- "合作客户"实际是服务商关联公司
- 案例中的企业工商信息与推广时间矛盾
三步验证法:
- 要求登录推广后台查看原始数据
- 拨打案例企业注册电话核实合作细节
- 比对百度指数与服务商提供的数据曲线
售后服务决定最终效果
雅安某茶叶商踩过的坑:签约时承诺"7×24小时优化",实际:
- 暴雨导致网站宕机6小时无人处理
- 旅游旺季未提前增加服务器带宽
- 负面舆情三天后才被发现
优质服务必备条款:
• 灾害天气响应时效(如断网30分钟内启动预案)
• 节假日流量保障方案(春节/红叶节等特殊时期)
• 每月提供含手机端数据的双语版报告(中+彝语)
独家数据:雅安企业更换推广公司的平均成本高达2.8万元,建议首次合作签3个月试水期,核心关键词的账户管理权必须握在自己手中。某豆花店老板的经验值得借鉴——他要求服务商用自己手机登录后台,每天亲自查看华为用户的访问轨迹,三个月内转化率提升19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