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宁某机械厂李总上个月和我吐槽:"换了三家SEO公司,钱花了六万多,'咸宁液压机维修'这个词死活卡在28名。"这种情况在本地企业圈并不少见。今天分享三招实测有效的筛选方法,帮你避开80%的坑。
第一招:用"生僻词测试法"看响应速度
去年帮某温泉酒店做服务商测试时,我故意在需求里加了"咸宁疗养院器械保养"这种虚构词。结果发现:
- 5家公司中3家直接**进方案
- 1家当天电话确认词库合理性
- 真正靠谱的那家2小时给出搜索量截图
这验证了一个真相:盲目接单的公司,根本不做本地词库调研。建议企业主故意在需求中混入1-2个自创词,观察对方反应速度和专业度。
第二招:查案例背后的"地理标签"
真正懂本地化的服务商,会在内容中埋设地理标识。去年分析过两组对比案例:
- A公司案例:页面出现"咸宁"频次<3次,主要用"华中地区"等宽泛词
- B公司案例:页面包含"咸安大道""贺胜桥"等具体地标+周边县镇交通指南
三个月后,B公司优化的网站本地流量占比高出27%。核心在于:精准的地理标签能激活百度地域性算法。
第三招:实地考察办公半径
今年初的行业调研显示:办公点在温泉区、高新区的服务商,执行效率比跨区服务商高40%。某次突击走访发现:
- 本地服务商平均每日可完成3次企业实地调研
- 外地驻点团队依赖线上沟通,方案本地化率不足60%
- 咸宁大道周边的公司,获取开发区企业订单的成功率是其他区域2.3倍
上个月某建材商按这个逻辑选择服务商,官网在30天内拿下"咸宁轻钢别墅"自然搜索首位。
最近注意到个新现象:咸宁排名前五的SEO公司中,有四家开始在合同里添加"地域保护条款",承诺不服务同商圈竞品。这种变化侧面印证了——真正扎根本地的服务商,比"打游击"的全国机构更注重商业伦理。下次谈判时,不妨把这条写进附加协议。
当你在咸宁开发区看到那些厂房顶上竖着广告牌的企业,不妨搜搜他们的主打产品词。能在百度首页稳坐三个月以上的,背后往往藏着家深谙本地规则的SEO服务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