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90%的新手都选错推广公司?
去年有个开火锅店的老板跟我吐槽:花了6万找推广公司,结果百度搜索自己品牌名,前三条全是竞品广告。问题出在——他选公司时只关注“承诺效果”,却忽略了三个致命验证环节。
陷阱1:案例真实性验证法
当对方甩出“某品牌3个月流量涨5倍”的案例时,立刻做两件事:
- 必须要求对方提供后台操作截图(带网址栏和登录时间的完整录屏)
- 现场拨打案例客户电话(按公司名称搜法人,直接联系决策人)
血泪教训:某建材商轻信“合作客户列表”,事后发现30%的公司已注销。
筛选绝招:五分钟识破“假专业”团队
要求视频参观对方公司,重点观察三个细节:
- 优化师电脑界面:正在操作的账户是否与你的行业匹配
- 会议室白板内容:是否有正在跟踪的推广数据走势图
- 文件柜标签分类:客户档案是按行业还是按付费等级归档
真相:专注某个领域的公司,服务流程标准化程度至少高出47%。
合同里的隐藏条款生死线
某母婴品牌曾因忽略这条款,多花了8万冤枉钱:“自然流量增长不计入考核指标”。必须白纸黑字写明:
- 数据监测使用第三方工具(如百度统计、Google ****ytics)
- 每周提供原始数据包下载权限
- 流量异常波动时的核查机制(如48小时内出具分析报告)
个人建议:把“达不到效果免费延长服务期”写进补充协议。
费用结构拆解:这样报价最危险
遇到这三种收费模式要警惕:
- 按点击量收费(可能用机器刷量)
- 首付60%启动(失去后续协商主动权)
- 不区分服务模块(SEO、SEM混在一起报价)
最优方案:选择“基础服务费+效果分成”,比如每月支付3000元基础费,再按实际转化利润的15%分成。
行业老兵才知道的冷门验证法
要一份对方服务人员的社保缴纳记录:
- 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的员工占比超过70%,说明团队稳定
- 优化师岗位工龄普遍超2年,专业度有保障
- 缴纳基数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,避免遇到廉价外包团队
独家数据:2023年调查显示,员工流动率低于15%的推广公司,客户续约率是行业平均的2.3倍。
司法大数据警示:近三年网络推广**案件中,41%的争议焦点是“服务内容与承诺不符”。其中72%的败诉方企业,合同里都缺少“每日数据通报”和“效果归因分析”条款。
下次见到推广公司发来的成功案例时,不妨反向操作:用天眼查搜索案例企业名称,重点看司法风险栏是否有“网络服务合同**”记录。真正的优质服务商,经得起360度验尸级考察。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