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苏州工业园区,建材商陈老板握着三家推广公司的方案书陷入困惑——同样承诺"百度首页排名",甲公司的报价比乙公司低40%,丙公司甚至提出"对赌协议"。这种选择困境背后,隐藏着实地考察时必须破解的7个密码。
办公场地藏着什么秘密?
某母婴品牌曾考察过号称百人团队的推广公司,结果发现其办公区80%工位空置。真正有实力的公司必有三大特征:
- 墙上悬挂数据大屏(实时更新投放数据)
- 会议室使用率达60%(证明策略讨论频率)
- 技术团队占比超30%(可见程序员工位数量)
如何识破案例包装的水分?
某餐饮连锁品牌曾被某公司展示的"某奶茶品牌3个月业绩翻5倍"案例吸引,后来发现该案例省略了关键信息——品牌同期正在热门综艺投放广告。
案例验证三步法:
- 要求查看后台数据权限(重点看自然流量占比)
- 联系案例企业求证(通过官网电话核实)
- 检查案例时间线(避开节假日等特殊节点)
为什么必须查看员工电脑?
某教育机构在突击考察时发现,推广公司所谓"专业优化师"的电脑浏览器历史记录全是娱乐网站。可信团队的工作电脑应有以下痕迹:
- 安装多个数据监测插件(如SimilarWeb、Ahrefs)
- 保存着行业分析脑图(每周更新版本)
- 开着至少3个数据仪表盘(实时监控账户)
合同条款里的魔鬼细节
某服装品牌吃过"服务费按年收取"的亏,考察时务必确认:
① 付款周期(优选按季度支付)
② 终止条款(设置阶梯退出机制)
③ 数据归属(要求导出全部历史数据)
④ 效果定义(明确排除自然流量干扰)
茶水间的谈话比PPT更真实
某3C数码品牌老板在等待洽谈时,无意听到推广公司员工抱怨:"这个月又要做20个假案例"。三个考察技巧:
- 选择周五下午拜访(观察团队工作状态)
- 查看公告栏通知(了解内部培训频率)
- 观察员工加班餐标准(判断公司资金实力)
试运营期间必须验证的指标
某家居品牌通过30天试运营,发现推广公司存在数据造假:
验证清单:
- 要求每日提供原始数据截图(含时间戳)
- 对比不同时段的流量波动(正常应有曲线变化)
- 检查咨询录音真实性(随机抽取回访)
- 监测落地页修改记录(查看优化频次)
团队稳定性检测法
某食品企业合作半年遭遇三次对接人更换,后来发明了"三问测试法":
- 问技术岗员工在职时长(低于1年存疑)
- 问最新行业算法变化(答不出说明不专业)
- 问失败案例处理经验(避而不谈风险高)
站在上海虹桥的写字楼里,陈老板带着新学的考察秘籍,正在验证第四家推广公司。他特意要求查看三年前的服务合同存档,发现其中两家公司连三年前的合同模板都找不到。最新行业数据显示,能通过全部7项考察的公司不足15%,但这15%的企业贡献了行业80%的成功案例——选择推广公司,本质上是在筛选能陪你穿越经济周期的商业伙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