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的同行总在换推广公司?
去年接触过12家被推广公司坑过的企业,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——只关注"月费便宜3000元",却忽略了服务团队的工作履历。某母婴品牌市场总监和我吐槽:"合作方拿着我们的钱练手,三个月换了3个执行人员"。事实上,70%的企业在首次选择推广公司时会踩这三个坑。
第一步:验证公司基础资质
基础问题:什么样的公司算正规军?
真正靠谱的推广公司必须具备:
- 工信部ICP备案(非个人工作室)
- 主流平台官方授权(如巨量引擎服务商认证)
- 三年以上持续经营记录(查企业年报社保人数)
场景问题:哪里查这些信息?
• 天眼查搜参保人数(低于10人的慎选)
• 让销售出示平台授权证书(注意有效期)
• 要求查看近半年服务合同(打码客户信息版)
解决方案:如果对方拒绝提供怎么办?
某建材商遇到这种情况后,直接要求考察办公场地。结果发现所谓"总部"其实是共享办公室,立即终止谈判。记住:正规公司不怕客户验厂。
第二步:解剖执行团队构成
基础问题:为什么团队稳定性重要?
推广行业平均离职率37%,这意味着你签约时对接的"总监",三个月后可能变成刚毕业的新人。去年某教育机构就遭遇过:首发团队有5年经验,实际执行全是实习生。
场景问题:怎么判断团队真实水平?
• 要求与执行人员直接对话(非销售)
• 查看团队成员社保记录(在职时长)
• 查验成功案例后台数据(要求录屏演示)
解决方案:如果对方只给PPT案例怎么办?
某食品品牌的做法值得借鉴:要求服务商提供案例企业的官方感谢信(需加盖公章),并随机挑选三家进行电话回访验证。
第三步:破解合同隐藏条款
基础问题:哪些条款可能埋雷?
重点警惕这三类条款:
- "账户所有权归服务方"(解约后带不走投放账户)
- "效果以展现量为准"(500万曝光可能零转化)
- "需预付全年服务费"(即使效果差也不退款)
场景问题:怎么争取有利条款?
建议要求添加:
• 30天试运营条款(效果不达标可无责解约)
• 数据透明化条款(每日推送消耗明细)
• 团队锁定条款(未经允许不得更换执行人员)
解决方案:如果对方拒绝修改合同怎么办?
某医疗器械公司的做法:在合同补充协议中约定,若首月消耗达5万元却无有效咨询,甲方有权立即终止合作并要求退还剩余款项。
真实筛选案例:某宠物品牌如何15天锁定服务商
该品牌市场部做了三件关键事:
- 要求5家候选公司提供近半年离职人员名单(排除人员流动率超40%的两家)
- 自行注册测试账户让服务商实操(淘汰两家不会设置OCPM的出价公司)
- 在合同中约定执行团队最低从业年限(主策划需3年以上宠物类目经验)
最终选择的公司,首月ROI达到1:3.8,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62%。这个案例证明:科学的筛选机制比盲目比价有效10倍。
现在有32%的企业开始要求服务商提供《效果对赌协议》,约定基础效果指标与违约金。最新行业数据显示,签订此类协议的公司,平均获客成本比未签订的低41%。当你掌握这三个筛选维度,就能像专业采购经理一样,快速识别出真正能带来业绩增长的推广合作伙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