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新手总挖不到优质关键词?
很多人在搜索关键词时,习惯用行业大词(例如“减肥”“护肤”),却忽略了一个事实:80%的真实用户需求藏在长尾词里。比如“学生党如何一个月瘦10斤”比“减肥”更精准,而这类词的挖掘门槛其实并不高,关键在于方法和工具的选择。
第一步:用“用户思维”建立需求库
不要直接打开工具搜词,先问自己两个问题:
- 目标人群是谁?他们此刻最焦虑什么?(例如宝妈群体:育儿时间少、孩子挑食)
- 他们会在哪些平台搜索?(知乎找攻略、抖音看测评、小红书查产品)
实战技巧:
在百度搜索框输入核心词后,观察下方自动联想的10个长尾词,用表格记录高频出现的“痛点词”。例如搜索“健身”时,联想词出现“无器材”“十分钟”等,说明用户对场景化训练需求强烈。
第二步:零成本工具组合拳
很多人误以为必须用付费工具(如5118、爱站),其实免费工具组合更高效:
- 百度指数需求图谱:筛选关联度>60%的长尾词
- 微信搜一搜:挖掘朋友圈高频讨论的“口语化关键词”
- 巨量算数:查看抖音热点词+用户画像交叉分析
我曾用这个方法,帮一个美妆博主找到“黄黑皮伪素颜妆教程”这类词,3天内笔记阅读量增长400%。核心逻辑是:工具只是辅助,关键在于交叉验证用户需求。
第三步:用“四象限法则”过滤垃圾词
将收集到的关键词按两个维度分类:
- 搜索量(高/低)
- 竞争度(头部账号是否垄断)
优先选择高搜索量+低竞争度的词,例如:
- 低效词:2023手机推荐(搜索量高但被大V垄断)
- 优质词:学生党1500元内高性价比手机(用户需求明确,内容易出圈)
注意:竞争度可通过小红书/抖音话题下的笔记数量快速判断,超过5万篇则谨慎选择。
第四步:标题埋词与流量测试
关键词不是挖完就结束了,必须验证用户反馈:
- 在知乎发3版不同关键词组合的短回答,24小时后看阅读量
- 抖音用“关键词+热门BGM”测试完播率
- 公众号标题AB测试(例如A标题带“攻略”,B标题带“避坑”)
我曾发现“XX攻略”类标题点击率比“XX教程”高27%,因为用户更倾向于“立刻解决问题”的表达。
第五步:建立行业关键词动态库
所有关键词都有时效性,每周三做这3件事:
- 用5118的“流量异动监控”功能,标记搜索量暴跌的词
- 在知乎热榜、微博文娱榜抓取新出现的需求词
- 复盘历史内容的转化率,淘汰低效词(例如点击率<2%)
去年教育行业“双减”政策发布后,关键词库中“学科培训”相关词搜索量一周内下降68%,但“素质教育规划”上涨210%,动态调整让账号流量不降反升。
关键词挖掘的本质是理解人心
2023年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,带“怎么选”“如何避坑”“小白必看”等决策导向词的内容,转化率比普通教程高3倍。当你不再依赖工具,而是从用户的行为碎片中拼出完整需求图谱时,流量自然精准爆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