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总有人被推广公司坑?关键错在第一步
新手常陷入“看案例、比价格”的误区,却忽略最致命的筛选漏洞。去年某电商品牌因未核实推广公司资质,被套用过期ICP备案号,导致15万推广费打水漂。选择推广公司的第一原则永远是:先验明正身,再谈效果。
维度一:资质审核——5分钟识破皮包公司
• 查三证: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必须含“互联网信息服务”,2023年起新增《数据安全合规认证》
• 验团队:要求视频连线查看办公场地,员工少于20人的公司慎选
• 看**:用“天眼查”搜索公司名+“合同**”,出现3条以上记录直接拉黑
某母婴品牌用这个方法,3天内淘汰了80%的备选服务商。
维度二:案例真实性——让数据自己说话
当对方展示“某客户ROI提升300%”时,立刻追问:
- 能否提供该客户后台数据截图?(带时间水印)
- 是否签署了《数据真实性承诺书》?
- 案例中自然流量占比多少?(低于50%可能存在刷量)
警惕“行业通用案例”,真正专业的公司会提供行业垂类匹配度分析报告。
维度三:合同条款——这4条不写等于白签
• 费用拆分规则:信息流投放、内容制作、数据优化必须分项报价
• 效果兜底条款:明确“无效”定义(如咨询量低于日均10条)
• 退出机制:设置15天无责任终止期
• 数据归属权:要求拿到所有账号的超级管理员权限
某教育机构因合同未注明“数据归属”,合作结束后连百度统计账号都被回收。
维度四:数据监测——每天花3分钟防止被骗
要求推广公司开通以下权限:
- 百度推广实时消费明细查看权
2 网站流量统计的编辑权限(防止数据过滤)
3 社交媒体后台的API接口读取权
关键动作:每周对比推广公司提供的数据与自己后台数据,偏差超过15%立即预警。
维度五:售后服务——止损比赚钱更重要
测试客服响应速度的三重关卡:
- 工作日22:00发技术问题邮件,2小时未回复扣分
- 周六上午10点要求临时修改投放策略,1小时未响应淘汰
- 每月底提交数据异常报告,24小时内无解决方案拉黑
某家居品牌曾因推广公司周末无人值班,错过双11流量黄金期损失23万订单。
个人观点:行业十年观察者的忠告
现在90%的推广公司都在吃“信息差红利”,真正值得长期合作的企业必须具备两种能力:敢于用对赌协议证明效果,以及愿意培训甲方基础运营技能。下次谈判时,不妨直接问:“如果我们员工学会基础操作,贵司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?”答案会让你瞬间看清对方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