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的同行总能找到神仙服务商?
去年帮14家企业筛选推广公司时发现,某母婴品牌用这三个准则淘汰了9家不靠谱机构,最终选择的合作方让获客成本从230元降到79元。今天用真实踩坑经验,揭秘企业主们闭口不谈的筛选秘籍。
准则一:查资质不如验团队
核心问题:为什么有资质的公司也会坑人?
某教育机构曾选择"百度五星服务商",结果执行团队全是实习生。真正要核验的是:
- 实际在岗人员:要求视频连线查看办公区,数清优化师工位数量
- 社保缴纳记录:查近6个月参保人数波动,淘汰离职率>30%的公司
- 案例操盘手:确认展示案例的实际执行人是否在职
血泪案例:某机械品牌要求查看执行团队钉钉打卡记录,发现所谓"5年经验优化师"实际入职仅3个月,及时止损避免27万损失。
准则二:要数据不如测能力
核心问题:为什么漂亮数据可能是陷阱?
某食品企业被服务商的"1:5 ROI数据"吸引,签约后发现是盗用竞品案例。真实能力要测试:
- 限时命题作业:给5000元测试预算,要求3天内搭建完整推广计划
- 突发危机处理:模拟账户异常消耗,观察应对速度与方案
- 跨平台适配:要求同一素材适配抖音、百度、小红书三平台规则
实测案例:某美妆品牌让5家服务商同步测试,要求用2000元预算获取50个有效咨询。最终胜出者成本仅38元/人,其余4家均超120元。
准则三:签合同不如锁条款
核心问题:为什么标准合同都是坑?
某建材商发现合同隐藏条款:"消耗金额不足需补足3%服务费"。必须争取:
- 阶梯对赌条款:消耗满5万无效果返还20%服务费
- 数据穿透权限:随时登录后台查看原始点击IP
- 人员锁定机制:更换核心成员需赔付首月服务费
逆袭案例:某宠物品牌在合同中添加"首月ROI<1:2自动解约",倒逼服务商调集王牌团队,最终做到1:4.3。
最新行业数据显示,采用这三条准则的企业,筛选效率提升4倍,签约服务商的首月达标率提高至73%。某跨境电商用"72小时压力测试法",让服务商在模拟账户遭遇恶意点击时,2小时内搭建出防火墙策略,成功淘汰3家反应迟钝的公司。记住:真正靠谱的推广公司,经得起最严苛的实战检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