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某家居品牌签约时忽视了一个条款细节,半年后被服务商堆砌了8000条垃圾外链,导致网站被百度除名。这个教训告诉我们:合同里的每个字都在为你的网站安全设防。
条款一:风险兜底赔偿条款
为什么这是首要条款?某教育机构曾因服务商用黑帽技术导致网站被K,却因合同写着"因不可抗力导致损失不承担责任"而**失败。必须要求包含:
- 赔偿比例:因操作失误导致的流量损失按日均值3倍赔付
- 恢复时限:30天内必须恢复索引(超期按日收取违约金)
- 数据归属:被清除垃圾外链/内容产生的费用由服务商承担
某工业设备企业合同里写着"使用群发外链则双倍返还服务费",成功规避了潜在风险。关键点:要求服务商提供最近两年《风险处置记录表》。
条款二:效果达标认定条款
见过最离谱的案例:某服务商把"关键词进前100名"算作达标。合格条款必须明确:
- 达标标准:核心词稳定前20名≥60天(非单日截图)
- 监测工具:指定使用站长平台/爱站等三方工具数据
- 容错机制:允许10%的关键词替换率(因算法调整)
某母婴品牌在合同附加条款中约定:"移动端排名优先于PC端",结果三个月内移动流量占比从35%提升至78%。建议增加《长尾词流量贡献率》考核项。
条款三:服务终止保障条款
40%的**源于服务终止后的烂摊子。某机械厂商解约后发现:
- 网站权限被恶意留后门
- 内容版权归属不清晰
- 外链资源全被移除
必须在合同里锁定:
- 权限交割:7个工作日内清除所有第三方工具授权
- 资源留存:合规外链/优质内容需保留≥180天
- 数据移交:提供完整的词库拓词逻辑图及用户画像报告
某食品企业通过条款约定"终止服务后保留60%外链资源",平稳过渡到自营团队。
最近发现服务商开始玩新套路:用"赠送三个月服务"替代赔偿条款。但某客户接受的"赠送"期间,服务商只做基础维护不进行优化。我的建议是:要求合同注明"赠送服务需等同付费服务标准",并附上《服务清单对照表》。
行业数据显示:约定"每周提供原始操作日志"的合同,客户满意度比普通合同高2.3倍。这说明透明度才是合作持久的关键,毕竟没有人愿意把网站变成黑箱实验品。